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就业问题

2020-07-14 16:58:03    北京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车伟

  这次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和传统的就业冲击是完全不同的,它完全是外在的,和我们过去谈到的自然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都不太一样。这次情况是从冲击性失业变成结构性失业,这一轮结构性失业使得我们面临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转变,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叠加在了一起。这次疫情的冲击带来一个非常强的外力,让我们思考下一步怎样应对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要从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手

  就业形势的应对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就业问题不能仅仅从就业角度来看,因为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一个结果。从长期来看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必须要将其和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根本上讲,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要从国家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手。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仍然在继续,城市人口的流动或者人口布局的速度有所减弱,但是还没有到一个均衡点上。下一步的发展,既要抓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我们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同时,农村的发展也是下一步要关注的重点。我们的思路比较清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的结合,就是下一步我们所说的城乡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形态和未来发展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现在中国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和过去经济变化发展密切相关。过去我国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迁移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地区,实现了就业岗位和人员的匹配,但也使我国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后发展的大势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会看到东部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创造速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弱,也不再能吸收如此数量的外来劳动力就业。同时,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机会,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下一步发展的大势。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劳动力供给能够适应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怎样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且能够找到适合的劳动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看到横向的变化之外,也要看到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带来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可以看到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尤其是AI、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的应用对就业形态带来新的冲击,这种冲击背景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会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就业创造分布的地区也有所不同,过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而现在中小城市可能会有一些新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让劳动者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是解决就业问题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思考如何让劳动者素质、技能等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疫情冲击是一种外在力量,首先使外部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我们的内部需求在疫情冲击之后也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劳动者素质、技能以及大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是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需要进一步改革。失业保险制度在应对失业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太大,真正需要失业保险的人不一定能够领到相关补贴,而我国失业保险存在很大的结余。所以说当前的失业保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让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面临比较大的结构调整的时候,让失业保险为临时失业者提供一个临时的、短期的基本生活保障。近些年来我国低保、养老保险制度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完善,与其他制度对比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有所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用好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空间
下一篇:世界经济格局将因疫情影响加速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