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从“应需之举”到“应时之变”

2020-07-06 18:07:08    人民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 李凌艳

  临近期末,这个特殊的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个学期,从疫情之初“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到部分省份返校复学,孩子们回到校园开展线下学习,再到多所学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深度、有效融合,正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转变观念是重中之重。每一位教育人需要重新思考和打量对于学习时空的认知。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室、学校已经不再是学习发生的唯一场域,互联网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多元可能。当线上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资源选择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一旦学生们具备了这种能力,资源的高度适切性可以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把教育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也成为迫切之需。把学习的能力给到孩子,是近年来教育改革关注的话题。疫情防控中,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清醒地看到,教师固然是决定教育效果的主要力量,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全面成长的关键因素。未来,我们必须集中更多智慧与力量,让孩子们具备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只有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掌控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对话者、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者时,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之间的有效互动、线上线下的有效整合。

  当然,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学校和家庭通力协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学习时空的融通中找准不同定位,各司其职、各注其力。

  从适应性调整,到基于技术发展的深层次变革,线上线下教育的“无缝对接”,正从“应需之举”转变为“应时之变”,也必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乡村学校涵养乡土文化生态
下一篇:学习“四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