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14亿多的人口规模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对应着全球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如何充分释放这一巨大的市场优势?专家认为,要设计更有利于消费的制度体系,让人们敢于消费。要构建与国内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供给体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根据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是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14亿人口规模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对应着全球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这是世界上任何经济体都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如何充分释放这一巨大的市场优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引领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把巨量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14亿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与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更要充分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汪彬说,充分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消费潜力,从短期看必须加快破除制约消费的制度性障碍和主观性因素,使被抑制的消费得到有效释放。从长期看则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
“我们必须从宏观层面设计更有利于消费的制度体系,让人们敢于消费。要构建与国内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供给体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要消除制约消费和抑制消费的制度性障碍。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要为消费提供更便利的手段和方式,使消费便利性、可获得性越来越强。”汪彬说。
“要扩大消费,就必须聚焦人民群众没有被满足的基本需求和尚待激发的潜在需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满足既有需求,拓展新需求,稳定消费预期,提升消费能力,把内需潜力变成实际需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郭丽岩说。
郭丽岩建议,从供给侧看,要加快促进消费品质和消费结构升级。一方面要推动传统消费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升级,倡导以租代购、绿色安全共享的消费理念,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加速吸引高端消费回流,促进三四五线和农村家庭的消费扩容提质;另一方面,要顺应服务消费占比扩大的趋势,大力繁荣服务市场和服务经济,培育消费新热点。从需求侧看,加快推动城乡居民家庭从生存型消费全面转向发展型消费,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后顾之忧,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最低工资标准,多渠道确保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工及其家属享受市民消费待遇。发展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新型消保组织和维权机制,融通各类消费与信用大数据平台,治理售后服务市场秩序与乱收费问题。
“修复中小微企业,对于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消费必须构建与纾困中小微企业的协同机制。”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建议,一方面,对于达到稳岗标准的中小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税费、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消费投入,巩固医疗、教育、社会安全网等基本民生,夯实中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需求端基础。
释放中等收入群体优势
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超过4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一般受到过良好教育,有稳定工作,有较高收入。因此,要针对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特征以及制约这部分群体消费的因素进行合理引导,把他们在引领消费升级方面的优势释放出来。”汪彬说。
汪彬认为,当前制约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释放的因素不少。例如,大城市高房价对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缺乏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一些中等收入群体不敢消费。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跟不上,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消费活力的障碍。
“中等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明显提高,未来提高生活服务品质和优化服务市场环境是重中之重。”郭丽岩建议,要强化对家政、养老、育幼等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加强培育本土高端消费品牌,以创新引领和高品质服务打出国际知名度。打造高端、品牌化、国际化的专业性服务机构,推动服务经济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市场主体由销售产品、售后维修等低附加值服务向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转型。
郭丽岩还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将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市场服务的主力消费人群。应聚焦为突破性、颠覆性科技提供更多市场应用场景,更好满足中等收入人群消费升级需要,率先掀起新一轮高速智能化消费变革。
程实建议,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创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新场景,从而为新的经济模式提供广阔的蓝海,并为细分市场的深耕带来时代红利;另一方面,以居家办公、线上教育等“宅经济”的井喷为标志,新冠肺炎疫情给中等收入群体带来了许多新的消费习惯。未来,这些新习惯和新模式将大部分延续。与此相适应的以“线上+线下”的新零售、云服务改造消费端,以物联网、智能制造变革供给端。扩大内需战略需要顺势而为,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服务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巨量市场催生投资机遇
消费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供给侧。无论是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还是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都是中国经济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提速的重要基础。消费的提质扩容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广阔的投资机遇。
“我们要聚焦重点区域的市场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扩容提质。”郭丽岩建议,在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加快与智能网联车、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商用匹配的交通与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进度,强化高速智能化科技与市场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中西部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城乡间流通网络,加快集中式功能型市场平台建设。
“从空间形态来看,我国城镇化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存在不足,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从产业发展形态看,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样巨大。”汪彬表示,随着中国逐渐向发达经济体转型,服务业产业占比越来越大,服务业领域的需求催生很多投资机会,围绕基础教育、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投入等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
程实表示,14亿人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将创造结构性的投资机遇。一是大众消费崛起,高性价比的中档品牌尤其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品牌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二是低线城市和农村消费提速,深耕相应区域的零售企业有望获得更充裕的发展空间。三是服务消费持续发力,文体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服务、医疗美容等消费大类将保持增长动能。这些领域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机遇,都将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热土。(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