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 田 雨
当前,我国文创产业的数字变革进入了深水区。一方面,我国网民的人口红利、网络基础设施普及和战略先导性核心技术发展,为我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跨界融合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使我国数字文创产业实现了历史性剧变,主要表现为新供给满足新需求。
建立交互、立体的数字架构,激发数字技术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和叠加效应,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融通,是继续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内涵式发展、持续转型升级的关键。
力促文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文创产业化的融合发展
文创产业数字化,即利用不断迭代升级的信息通信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文创产业的技术应用,表现为技术先发优势。区块链+文化、互联网+文化、5G+文化、人工智能+文化正在重构着数字文化经济、改写着文化的表达方式、提高文化传播速率,给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容量平台。基础技术成熟与应用增加了文创产品从产业、到服务、再到数据的数字化内涵,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文创产业化,即数字技术催生的新的文创产业,是数字文创产业的市场应用,表现为创新先发优势。数字文创产业化构成了包括文创信息制造业和文创服务业在内的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聚焦基础底层技术的开发,仍是数字文创产业化发展的重点。
文创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诞生的数字文创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元,然而文创产业链条却相对较短,大多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所对应的用户数量和消费规模都没有持续地大量增长。实现文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文创产业化融合,将大大拉长数字文创产业链,加强产业链条的延展协作,提高文创产业间的关联度。文创产业链越长、产业涵盖领域越广泛,产品门类越齐全,凝聚的用户就越多,用户黏性就越大,文创市场就随之扩大。
实现文创产业从平面化向系统化转型
文创产业通常由生产、传播、消费三个环节构成,应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总体系统,构建相互协调、相互鼓励系统发展模式,通过文创产业数据端对端交互式连接,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基于数字的智联。我国文创产业的数字技术主要应用于渠道端的精准匹配和个性消费。
未来,应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渗透到数字文化产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交互对接,加强供给侧和消费侧联系,打通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数据链接,打造数据统一标准定义、开放共享动态的数据平台,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各领域间、各类主体间的数据流通。标准化公共平台的搭建,能够扩大数据信息交叉融合,数据量越大、信息量越多、分析越客观科学。经过综合和整合功能性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对市场需要的预判就越精准,更能促进其产业的有序协同发展。
引导数字文创产业从单一数字技术向叠加融合数字技术发展
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叠加融合,将促进文创产业向多维化、专业化方向深入发展。窄带物联网和5G技术促进了VR、AR和MR技术的互联网实现,增加用户互动的沉浸式体验,为文创产业带来多元感知,产业运营模式不断拓宽和加深。大数据应用和云端海量信息处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将向文创产业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基础数据。运用计算能力和模型算法,对海量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文本资源进行语义理解和信息抽取,带动“人工智能+”的文创内容生产,降低数字文创产业生产成本,提升数字文创产业效率和质量。
交互、立体的数字架构建立,将成为数字文创产业的新动力,推动数字文创产业的持续升级。数字技术的集成使用,以及数字文创产业的系统治理,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优化的文创产业将创造更加便捷、智能、个性、时尚的消费空间。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激发新动能,将有利于开创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数字文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之,优化升级的数字文创产业是经济价值创造的重要力量,同时,不应忽视其社会服务价值。一方面,新型数字架构应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新型数字架构科技向善,激发文创开发活力,推出更多群众文化精品,促进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