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红岩精神激发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马奇柯 曾 伟    2020-06-03 11:30:04    人民网

去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期间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就重庆而言,更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持续提升各级干部的思想境界,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能力。

以崇高理想信念激励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初心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志在工作期间所面临的环境十分险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这个“大染缸”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彰显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出淤泥不染”的政治品格。红岩精神体现为南方局优秀党员群体在艰难时期、复杂社会环境、艰巨历史使命中始终不渝追求崇高的党性修养。弘扬红岩精神对于改进扶贫干部的工作作风、抵制各种诱惑具有重要的作用。将红岩精神融入到扶贫干部的理论学习、脱贫工作中,能够发挥好其作用,坚定扶贫干部的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通过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扶贫干部能够以优秀同志为榜样,牢记脱贫攻坚初心使命,在扶贫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守住脱贫攻坚工作底线,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以巨大人格力量激荡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担当情怀。革命斗志和斗争精神是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精神根基。红岩精神是党在重庆国统区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南方局的同志在与敌对势力斗争的过程中生动彰显了红岩精神内涵。皖南事变发生后,党在国统区所面临的情况愈加危险和复杂,周围遍布国民党的特务。面对国民党掀起的反共浪潮,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坚决同敌人进行斗争,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红岩精神对于提升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红岩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拥有丰富的红岩精神党性教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载体,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和沉浸式教育的方式引导广大扶贫干部深刻领悟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使他们在扶贫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正确认识到扶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摒弃不良情绪,消除“畏难感”、“厌倦感”,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以浩然革命正气激发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活力干劲。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和培育下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在南方局影响下的革命志士,特别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英烈,临难不苟,为天地存正气,为时代铸丰碑,实践和诠释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这就要求基层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顽强拼搏,继续稳扎稳打做好扶贫脱贫工作。但是由于脱贫攻坚战线较长,脱贫攻坚工作越往后越艰难,一方面,当前在扶贫领域中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另一方面,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尾声,个别扶贫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胜利在望。这就需要以红岩精神激发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活力干劲。脱贫攻坚已成为伟大斗争中的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全体扶贫干部在脱贫工作中亲力亲为,深入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发现真问题,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真困难,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释放居民消费的巨大潜能
下一篇:以更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