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0-06-02 10:47:31    人民日报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很高的,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超过6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医药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机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传承精华,前提是认识把握中医药的精华。中医药积累了大量古籍古方,其中有很多精华,但也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医药的精华,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大医精诚和医者仁心的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和内因为本的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和未病先治的中医药学术、亲尝百草和舍己为人的中医药品德、博采众长和兼容并蓄的中医药风格等。望闻问切、简便验廉、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内因治本、外因治标等,也是中医药的精华。对于这些精华,需要领会其精神,掌握其理念,运用其思维,继承其学术。传承精华不仅包括对古方的搜集、整理和应用,而且需要对古方的科学内涵和思维理念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并转化为新的技术成果,既做到古为今用,又做到化古为今。像屠呦呦研究员那样,从古方中受到启发、找到灵感,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样的传承既源于古籍古方,又超越古籍古方,具有旺盛的生机活力。

  守正创新,需要认识把握什么是守正、如何守正,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以及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中医药的守正,意味着坚守中医药的辨证思维和内因学说,坚守中医药天然固本、扶正和未病先治等理念,坚守中医药的理论、学术、特色。守正不是守成,更不是守旧;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与创新相结合,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中医药的创新,意味着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民众需求,既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从一定意义上讲,守正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没有传承,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会失去活力。中医药需要追求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完善中医药理论,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需要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扩大中医药市场,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升中医药技术和服务水平,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实现中医药国际化,将中医药发展成与西医药并列的现代主流医学。中医药界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摒弃中医药现代化就是中医西化的陈旧观念,树立中医药需要现代化也能够现代化的创新思维。中医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现代化。坚守中医药的理论和思维,坚守中医药的天然本质和以人为本的特征,现代化的中医药就不会成为西医药。屠呦呦研究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但其基本理念依然属于中医药的范畴。这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思维,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中医药界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联合攻关,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现代化、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化中成药的研制生产,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中医药拥有独特优势,可治愈一些西医治不了、治不好的疑难病症。只要保持特色、发挥优势、坚定自信、扬长避短,实现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就能在防治疑难杂病和未病先治等方面,获得各国人民的信任与尊重。中医药界要努力走出国门,走到各国人民中间,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品德、思维和理念,为各国人民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原卫生部部长 高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民法典时代”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提供法治保障
下一篇:职业教育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大有作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