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努力提高新闻舆论宣传“四力”

2020-02-07 18:15:34    天津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在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突发事件迅速传播并造成重大舆情影响的情况频频发生。因此,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四个有利于”,坚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所在。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思维模式、优化宣传内容、利用先进技术、重视人民需求,进而不断“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提高“传播力”──思维模式须创新

  主流媒体不仅是“党的喉舌”,更是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必须不断从管理思维模式上推陈出新,提升舆论引导的“传播力”。随着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旧有的“大锅饭”式的体制思维难免引发部分主流媒体的人才流失。因此,进一步扭转旧有的体制思维,调动主流媒体从业者的业务活力,落实高级媒体人才的相关扶植政策,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主流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首先要牢牢抓住应对舆情发酵的“第一时间”即时发布公众关注的最新消息,在事件进程和舆情发酵的不同阶段,深入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现场,对新闻内容进行持续跟进和动态修正,才能把握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此外,主流媒体还要充分发挥地位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曝光后及时疏通信息渠道,与和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公安、卫生、消防、教育等各个部门建立紧密联系,掌握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核心信息,才能为及时准确地回应公众提供强大的支持,从而达到减少流言传播的土壤,全面消解负面舆论根基的目的。

  二、提高“引导力”──宣传内容是根本

  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内容建设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不断优化宣传文本,深耕“舆情土壤”,才能提升舆论引导的“引导力”。能明确分辨哪些重大突发事件内容具有引发社会舆论危机可能性,是确保后续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关键,而在此基础上明确设置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输出原则,则是保障媒体舆论引导效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既往引发重大舆情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特定内容的敏感度,确立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规避项”,是避免受众负面“联想式”解读的关键所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首先要着力建构好舆情内容诠释框架,将舆情引导的倾向性蕴含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文本之中,进一步吻合群众的接受心理,潜移默化地将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与正向的意义建构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正面解读,从而达成“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同频共振”。此外,主流媒体还要掌握舆情内容的宣传技巧,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叙述语言风格方面需要注意采用适合全媒体环境下人们信息接受习惯的陈述方式,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论证技巧方面要综合考虑人们的文化层次、个性特征等进行选择权衡,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信息呈现方面则可采用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传播手段,以多元化、立体化的表达模式增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内容本身的传播价值。

  三、提高“影响力”──先进技术作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宣传工具”,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媒介平台必须与日新月异的先进媒体技术达成深度化、实质性结合,才能提升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全面社会舆情监测覆盖的信息源是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进行准确预判的有力保障,也是提升舆论引导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主流媒体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信息的全面采集与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事件的“评级”与判断预警。主流媒体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这样就能全面地呈现较为隐晦的社会舆情信息,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舆情“情感倾向”的错判,提升社会舆情监测的精准度。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首先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增强公众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信息接收中的“浸入体验感”以及“感受延展性”,通过受众感知的综合延伸,不断提升人们的信息认知水平。此外,主流媒体还可以利用HTML5技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进行多元化信息的线性展示与互动,同时辅以多维度的新闻事实背景阐述,并建立主次分明的内容传播逻辑,增强群众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深度解读。

  四、提高“公信力”──人民需求要重视

  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要想实现正向宣传效果,必须始终重视人民需求,与人民需求紧密结合,把握好“宣传对象”,提升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当前,人民群众的个体差异化趋势提升,其所处各个社会群体的影响也日益发挥作用。因此,主流媒体既要重视民众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现代媒介素养,更需重视民众间的群体影响,让主流的社会舆论风向成为群体性的“广泛共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要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变“堵”为“疏”,进一步夯实舆论引导的民意基础,营造和谐多元的正向舆论环境。此外,主流媒体还要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与舆情宣传效果之间找到契合点,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变“要我看”为“我要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追求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李维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XCQN17—002)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 舆论 宣传

上一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下一篇: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观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