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可把一些在日间串联夜间经济热点的主要交通资源抽离出来进行调整,打造夜间经济专属的“交通动脉”。日间交通、卫生、治安等方面已有完善监督体系的地区,则可在夜间经济发展时把这些体系整合一体化。
深挖夜间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从时空上突破限制,结合市场需要及地理位置优势,逐渐延长运营时间、拓展空间分布,打造“24小时商圈”,并不断推陈出新,充分把握利用地方特色,形成夜间经济的品牌产品。
夜间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关注人性化这一需求。要考虑各个消费群体在夜间经济活动中方方面面的细致需求,并以一种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使得消费者能享用到这种服务,同时不能破坏规则。
作为现代城市形态之一,夜间经济是一种基于时间周期的经济模式。而所谓的“立体化”夜间经济就是把夜间经济规范化、品牌化、人性化之后的形态。
打造“立体化”夜间经济,要在充分利用日间经济奠定的物质基础框架及规范模式的前提下,做到突破框架,从而走出独特的发展思路。
运用已有体系营造规范化的夜间经济新世界
夜间经济的热点往往布局在大城市,而这些城市往往已有完善的日间交通体系。因此,可把一些在日间串联夜间经济热点的主要交通资源抽离出来进行调整,打造夜间经济专属的 “交通动脉”。例如四川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九眼桥酒吧街等景点于日间已有“熊猫巴士”旅游专线串联,若在夜间把该专线加以整合,专为夜间客流量大的景点所用,不仅可使客流量得到保证,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化的出行选择。
日间交通、卫生、治安等方面已有完善监督体系的地区,则可在夜间经济发展时把这些体系整合一体化。各监管部门继续各司其职,不能因为到了夜间就松懈。例如成立夜间执法专组、完善夜巡制度,也可令各部门留有一定数量的24小时值班人员,随时待命以应对夜间突发事件。还可以发动群众力量,利用微信、电话专线等设立公众平台,鼓励群众举报违反夜间经济运行规则的行为。事实上,微信已有举报占用私人车位并寻找车主移走车辆的服务,可参照此类服务进一步完善检举平台。
规范化还要体现在打造“环境友好战略布局”夜间经济。具体而言,针对经营者,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经营配置符合环保规范的企业予以经营准许,并在发现违反相关环保规定的企业后保证执法惩处力度;针对消费者,采取刚柔并济的措施,条例规定与劝教双管齐下;针对规划者,应该在规划上就考虑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尽量在选址上降低生态负荷,设计上实现环境友好,配套设施上达到自净减排。例如,法国里昂最大的城市盛会之一灯光节已经开始注重选择光污染少,符合环境标准的灯饰。又如上海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政策,并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加强监管惩处力度。
除了政策引导,还需要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及自觉性,实现夜间经济“共享共筹共建”的发展模式。香港的电视节目里经常会播报充满艺术感及召唤感的公益广告,鼓励群众为社区服务。同时,香港从幼儿园起便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动员更多社会人士。这种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时间积累,但若能越早唤醒群众的意识,收效便会越快越多。
深挖创新,实现夜间经济品牌化
深挖夜间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从时空上突破限制,结合市场需要及地理位置优势,逐渐延长运营时间、拓展空间分布,打造“24小时商圈”。
“24小时商圈”是由一个个私有的小企业构成的,政府可对这些 “小细胞”加以鼓励支持,在配套设施上支持其“24小时运营”的可能性,在宣传上统一营造商圈的魅力以保证24小时持续的客流量,进而延长商圈运营时间。在空间上,可为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出更多的专用地,降低行业进入壁垒,让更多小企业参与其中,形成外部效应——集聚与收益乘数增长。日本有很多24小时的温泉酒店,游客在享受了温泉的滋养后还会有很多后续消费,如购物、娱乐、饮食等,将上述消费点整合打包,便成功打造出围绕温泉这一核心的颇具特色的一体化24小时商圈。现今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角色扮演侦探破案、密室逃脱等游戏;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对文艺清新风格事物的追寻。因此可迎合夜间经济消费主力军年轻人的需求,开设24小时游戏室、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博物馆等。
夜间经济发展因竞争激烈,互相效仿挤压的现象会愈来愈明显,要想从中“走出来”,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以新模式经营运行。当然,打破已有传统基础去做出新鲜尝试是大胆的、会面临一定风险,但这却有高弹性的市场发展机遇。
英国约克郡有“幽灵漫步”的怪异旅行线路,让人既惊吓又惊喜,这种经营模式不仅让游客有机会去体验城市夜晚的风光,也让游客能深入了解当地的传说、文化故事等。而上海这一充满文化气质的城市也可参照这种经营方式,结合其特有的海派文化、民国风情等设立特色线路,配合特色古建筑街道上表演者进行的24小时演绎,通过这种“新”、“怪”的方式使游客能切身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并体验这个地方的无穷魅力。
品牌化后的夜间经济产品将在消费者之间形成推广与传播的路径,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力量。例如香港兰桂坊的异域风情、时髦的格调,使其从众多酒吧街中脱颖而出,游客享受在其消费时的身份品味象征与视觉享受。再如韩国民俗村在夏季会以“灯会”的形式延长运营时间,不少游客为了切身感受韩国的传统文化之美,慕名而来。这两个例子,都是充分把握利用其特色后形成了夜间经济的品牌。
人性化缔造更舒适的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服务业挂钩,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关注人性化这一需求,否则仅靠规范化管理的引导容易制约夜间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人性化,就要对接各个层次客户群体的人性需求,具体针对各个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去进行完善。例如,上海黄浦区推出 “夜间区长”、 “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以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为适应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一个有机整体,并保证在规则内尽量人性化,不要限制夜间经济的发展。
例如,要想做到既满足年轻群体在酒吧一条街的消费需求,又不能纵容酒驾醉驾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以在酒吧街旁增设出租车、代驾等人性化服务,同时注意规范体系运营,以避免乱停乱放的现象发生。又如,消费群体的夜间出行若单单依赖地铁则太耗费财力物力,为便利化夜间出行可以考虑在各个夜间经济活动点之间设置电动车租借服务,同时兼顾好信用、合理停放等规则问题。
为使得夜间经济在符合规则的范围内变得更舒适,可以考虑国际性的人性化——考虑国际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配备更多人性化的公共设施。例如,夜间商圈里设置更多洁净的座厕、母婴室、自动感应酒精消毒液等在外国常见的公共设施,同时在夜间经济点实现多语言化(如扫码翻译等)、货币兑换简捷化等等。
总之,要实现人性化就要充分考虑各个消费群体在夜间经济活动中方方面面的细致需求,并以一种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使得消费者能享用到这种服务,同时不能破坏规则。
当前,高质量的夜间经济增长受到各大城市重视, “夜动力”是拉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 “马车”。各大成熟的或新生的夜间经济热点区域正举起一把把 “夜间火把”,坚持规范化、品牌化、人性化发展,才能激发夜间经济的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作者:上海社科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副主任 曹祎遐,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陈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