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古雄社区——

传承百年侨村良好家风村风

贾平凡    2020-09-28 09:54: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华兴村侨史陈列馆,即华兴农业有限公司旧址。
 

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古雄社区,人们日常言谈中总提及一个村名——华兴村。作为南京历史上唯一一个华侨村,华兴村曾承载着百年前无数爱国华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光荣梦想,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

参观华兴村侨史陈列馆,漫步干净宽阔的华兴大道,走访古雄社区的“侨二代”“侨三代”……近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华兴村旧址,远程连线旅居海外的华兴村后人,对比百年侨村的古貌新颜,感受华兴精神的时代传承。

上世纪20年代初,旅美华侨李殷宏、邓仙石和李元平,联合几位旅居墨西哥、加拿大的爱国华侨,以洪门致公堂的名义,发起振兴中华运动,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华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兴公司的号召下,各国华侨踊跃认股,集资7万多美元回国兴业,置地建村。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华兴村已成为多国归侨和侨眷聚居的华侨村,也成为以养蚕养蜂为特色的农业重镇,在南京名噪一时。因当时居住在华兴村的归侨和侨眷多为广东台山人,华兴村也被当地人称为“广东村”。

十多年前,因建设发展需要,华兴村拆迁。部分华兴村村民搬至古雄新居居住。如今,古雄新居仍居住着40余户100多位归侨侨眷。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兴人仍心系故土,不时回乡探看。传承华兴精神已成为海内外华兴后人共同的自觉行为。

一个侨史馆——

反映侨界心声

9月9日下午,从南京市区驱车40分钟左右,记者到达华兴村侨史陈列馆外。紧锁的黑色铁栅栏门外,一块黄底黑字的牌子竖挂在门口,上书几个大字——“华兴农业有限公司旧址”。黑色铁栅栏门里是一方宁静雅致的院落:树木葱茏但不饰雕琢,草地青浅而自然成趣;犁、耙、锨、锄、石磨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木制农具散落在草地上,难掩岁月斑驳的痕迹;一条石子铺成的曲径从门口蜿蜒向一栋红顶灰墙的欧式小楼。那就是华兴村侨史陈列馆了!

“走,进去看看!”在记者发愣的片刻间,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古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童海剑已麻利打开院门。

陈列馆不大,共两层。边走边看,不足20分钟就参观完毕。“华兴由来”“华兴盛世”“华兴抗战”“华兴新生”4个章节,按时间顺序将华兴村史娓娓道来,简明清晰又不失细致详实。一张张泛黄古旧的老照片、一份份影印装裱的珍贵史料、一件件穿越时空的稀有实物,一段段标注准确的文字介绍……每一个细节无不在为岁月留声,向先辈致敬。

华兴村侨史陈列馆建馆始于一次社区大走访活动,凝结着海内外老华兴村人多年的心愿和心血。

童海剑介绍,2007年,因为雨花台区板桥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对华兴村实施了整体搬迁,仅对华兴农业有限公司大楼进行了原址复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归侨已不在人世,“侨二代”和“侨三代”也年事已高,绝大多数年轻侨眷和“新市民”对华兴村历史知之甚少。2017年3月,古雄社区开展大走访活动。原华兴村村民纷纷反映,华兴村百年侨乡的历史不应被遗忘,建议社区在原华兴楼建设展馆。

在当地统战部门的帮助下,古雄社区利用华兴归侨以及部分侨眷的侨情资料,多方联动,在海内外寻找华兴线索、征集华兴史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童海剑说:“一个月时间,我们召开座谈会8场,参加的侨眷60余人次,收集整理到华兴老物件20余件、老照片近百张、华兴故事8篇、有效线索100余条。”

征集活动得到海内外老华兴人的积极响应。现居澳大利亚的李美龄女士发动全家族搜集资料,将爷爷、华兴村第一发起人李殷宏相关的资料和老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回中国;侨眷梁寿胜将爷爷、墨西哥归侨梁鸣稳遗物捐出来;侨眷黄卓宁将父亲、古巴归侨黄信洪曾使用的护照和登记注册证书原件交到社区;华兴村旅美归侨、抗日风云人物铃井先生的后人,将铃井先生生前所获的多枚军功章、在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等悉数捐出……

2017年12月底,陈列馆正式开馆。当天,近百位散居海内外的华兴人到场参观。“老华兴人多年的心愿终于了了!”老华兴人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驻足良久的画面,让童海剑至今唏嘘不已。

一次联谊会——

唤起无限乡情

2017年,就在华兴村侨史陈列馆正式开馆当天,第一次华兴村侨眷联谊会也在馆内隆重举行。

居住在南京市区的老华兴人赶过来了,定居在广西的老华兴人“飞”过来了,旅居美国费城的侨胞跨海越洋回来了……当天,近百名归侨和侨眷在社区文化志愿者的引导下,参观、座谈、畅聊、留言、聚餐。

为了解联谊会的更多细节和华兴村的更多历史,在古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图书室,本报记者采访了墨西哥归侨侨眷曾永田、墨西哥归侨侨眷黄彬和古巴归侨侨眷黄卓宁。作为老华兴村的“侨二代”和“侨三代”,3位老人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

“一谈起过去老华兴村的人和事,大家就亲近了!”在3位老人互相补充的讲述中,第一次华兴村侨眷联谊会的盛况如在眼前:很多人久别重逢,百感交集。现场犹如一个热闹的家庭大聚会。重温旧时光,畅谈新变化,那次联谊会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意犹未尽的老华兴人相约来年再聚。于是,2018年和2019年,华兴村侨眷联谊会又连办了两次,场面一次比一次热闹。

“好耐无间,好挂住雷啊!屋企人点啊?”(“好久不见,好想念你啊!家里人都好?”)在联谊会现场,有人用广东话打招呼,有人也马上用熟练度不一的广东话回应。

“年纪更大的老华兴人不会说南京话,只会说广东话。” 3位老人回忆:“长大离家前,我们在家都说广东话。这些年,广东话早撂下了,但听说还基本不成问题。”

除了近几年的联谊会,散居在海内外的华兴人也不时自行回乡探亲访友。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变化太大了!东南西北都不认识了!”2019年9月,旅美侨胞、原华兴村村民陈智荣夫妇回中国探亲。短短3周时间里,他们不放过家乡一丝一毫的发展变化:“到哪里交通都方便,到处都有大量高档的住宅楼。各个小区里,道路宽敞,超市、菜场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一代传承人——

赓续华兴精神

华兴村命名“华兴”,寄寓“中华兴盛”之意。这是一代又一代华兴人的思想共识和使命担当。为此,华兴人通过严格的家教和优良的家风村风将华兴精神代代相传。

“为儿孙者戒除旧好,须要节俭自爱,前途发展兴家立业,吾人志愿也。”半个世纪前,李殷宏用毛笔手书的家训,被李家后人珍藏至今。“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李殷宏生前告诫家人最多的话。

华兴村的每一个归侨之家,都有朴素而饱含智慧的家风家训,让后代受益无穷。

“记张爱,高张败,拧张猫了赖。”(大意为:猪多吃长得快,狗多吃就不好;人多吃更没有意义,只要七分饱就行了。)华兴村侨眷梁寿胜多年来一直铭记祖父梁鸣稳对饮食习惯身体力行的教诲,坚持规律生活,从不暴饮暴食。

“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谈起父亲黄荣念生前的教诲,75岁的黄彬言语里充满感激和崇敬。为使子孙免于漂泊海外的辛酸和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黄荣念极其重视子女教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年月,我父亲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变卖的东西,供我们姐弟4人读书。” 这种家风不断延续和传承,黄彬自豪地说:“在‘教书育人强中华’家训的熏陶下,这些年我们黄家一门出了15位教师。”

近年来,南京市日益重视家风建设。2019年成立的古雄社区家风家训教育馆,成为南京首个社区家风家训主题场馆。而华兴村侨史陈列馆也成为古雄社区开展家风教育的重要教学点。

“翻开华侨百年奋进史,满目家国情怀。华侨们多数家风优良、家训严明,其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爱国。”童海剑说,目前,古雄社区归侨侨眷有100多人,各行各业英才辈出。这些华侨家庭形成了“艰苦创业、实业兴邦”“师夷长技、拳拳报国”“勤劳务实、重文载道”等一批闪光的家风家训,直到今天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随着参观侨史陈列馆人数越来越多,华侨家庭的优良家风家训也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将乐杨氏:勤耕务读 俭孝传家
下一篇:司马光家风:以俭为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