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在湖北襄阳,退休干部蔡学岭一家,将勤俭节约的家风传了四代。蔡学岭父亲经历过粮食短缺的年代,将“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作为家训,提醒一家人不能浪费粮食。多年来,蔡学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他的影响下,女儿的口头禅是“随手关灯,饭吃干净”,外孙吃饭颗粒不剩、草稿纸充分使用、看见浪费行为会及时提醒制止……未来,他们希望将优良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一件穿了30多年的背心,一本使用了47年、用针线缝上布当作书皮的汉语大词典,一块上世纪80年代买的小黑板……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党校退休干部蔡学岭的家中,可以看到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老物件。
参加工作40余年,蔡学岭家庭条件并不差,但他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家训时时提醒着他们一家:即使粮满仓、油满缸,也经不住挥霍。
蔡学岭父亲:
“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
这句家训,源自蔡学岭家中珍藏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铁饭碗靠的是真本事”,下联是“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横批“自食其力”。蔡学岭说,这副对联出自他的父亲蔡义恭之手,写作于改革开放初期。
说起对联的来历,今年64岁的蔡学岭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我父亲当兵,母亲在家务农。”蔡学岭说,他是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胡河村人,父母生了他和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家大口阔,家庭负担很重。1957年,父亲20岁的时候参军入伍,后来当了13年的兵。
蔡学岭的母亲当时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除了做好家中的农活,还要操持家务、抚养5个孩子。父亲有3个弟弟,其中两个弟弟还在上学,作为家中长子,父亲还要供他们读书。
“当时是按人头分粮票的,每人每年两百多斤粮票,算下来一个人平均一天分不到一斤,粮食经常不够吃。”家中当时的光景,蔡学岭历历在目。
随着父亲转业回家,以及几个叔叔陆续参加工作,家中情况渐渐好转。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各地开始推行分田到户。蔡学岭记得,那时候,家里小麦和稻谷各收了3000斤,玉米、黄豆各千斤,不仅不再饿肚子,一年收的粮食两年也吃不完。他和父亲拉着满满的一板车粮食去卖。
虽然家中第一次有了余粮,但过年的时候,当着几个子女的面,父亲提笔写下了那副对联,为的是提醒一家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和本事养活自己。
蔡学岭女儿:
“随手关灯,饭吃干净”
蔡学岭的女儿蔡晓希是1986年生人,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父亲蔡学岭就一直是一个非常注重节俭的人。
“自打记事起,我就感觉我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不太一样。”蔡晓希说,其他小朋友的衣服、书包、文具袋要是破了洞或者坏了,他们的父母会给他们买新的,但是她的父母总是给她缝好后接着用。同学要到她家做客,她都会犹豫再三,因为担心同学看到家里打着补丁的床单和被罩而笑话她。
不仅如此,家里的抹布全部都是旧衣服做的;拖鞋缝缝补补,穿了10多年,已经开裂了都舍不得扔;在外面餐馆吃饭,吃不完的饭菜铁定会打包带回家,一粒米、一口汤都不浪费……在同学面前,父亲的这些行为一度让蔡晓希有些“没面子”。
直到成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蔡晓希才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越来越理解爷爷传下的那句家训。“小时候,我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后来我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逐渐意识到节约光荣、浪费才可耻,所以我现在不仅自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也会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蔡晓希说。
疫情发生后,在蔡晓希的建议下,家里吃饭也开始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每个人按份按量提供,吃多少夹多少,放到自己的餐盘里,一定要吃完,不浪费。
当地有给小孩办满月酒、周岁酒等习俗,一般是在外面的餐厅请客摆酒席,但蔡晓希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办酒。孩子过周岁时,她就在家里做了一桌菜来庆祝。“这样既减轻了亲戚朋友的负担,又避免了浪费。”蔡晓希说。
如今,“随手关灯,饭吃干净”,成了蔡晓希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她在家里常常用这句话提醒家人,也提醒自己,养成节约的习惯。
蔡学岭外孙:
吃饭颗粒不剩,纸张充分使用
“感觉外公做的饭菜比外面餐馆要好吃一些。”11岁的习吉樊是蔡晓希的大儿子,他纯真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外公蔡学岭的崇拜之情。
有一次,蔡学岭带习吉樊参加一个老同学为孙子举办的12岁生日宴。宴会快结束的时候,见桌上还有一大半剩饭剩菜,蔡学岭皱了皱眉,不禁站起来,指着半桌子剩饭剩菜说:“我们都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都吃过苦、挨过饿,现在咱们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浪费。主人家待客太大方了,准备了很多饭菜,可还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几乎都没动就要被扔掉,实在可惜。今天我带头,把这些剩饭剩菜打包回家,请诸位也打包吧。”
他说罢,老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大家都开始打包了。
回家后,他给习吉樊讲起了自己小时候过12岁生日时的情景。
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差,顿顿都是拿红薯当饭吃,有时能在红薯里加点小米就算不错了,下饭菜是白菜萝卜。为了给蔡学岭庆祝生日,他的奶奶费尽周折找邻居借了一碗大米,做出一小罐米饭。
蔡学岭正准备吃,突然发现旁边弟弟妹妹们眼巴巴的样子,就把米饭分给他们一起吃,大家几口就吃得一粒不剩。大米饭的香气是蔡学岭最难忘的生日记忆,这么多年也提醒着他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在外公的教育下,习吉樊十分懂事,每天吃饭颗粒不剩,写作业用的草稿纸正反两面充分使用,每年的压岁钱不乱花,攒起来购买学习用具和书本。同学过生日下馆子办酒,他也从不攀比,主动和妈妈提出想在家里吃家常饭菜。作为班干部,看见其他同学有浪费的行为,他也会及时提醒和制止。
“多年来,我的家庭虽谈不上富足,经济条件也算宽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浪费。”蔡学岭说,“要形成勤俭节约风气,需要从每个家庭做起,每一代都给下一代形成榜样的力量,将优良家风如接力棒一样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