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互联网巨头赶集“卖菜” 小商贩何去何从?

2020-12-02 15:35:48    南方日报

原标题:阿里、滴滴、美团、拼多多纷纷入局

互联网巨头赶集“卖菜” 小商贩何去何从?

近日,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电商卖菜引发热议。与此同时,零售商超也加快线上卖菜进程。在社区电商火热的当下,传统小商贩该何去何从?

业内认为,市场经济下,互联网企业进入社区市场无可厚非。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巨头入局的背后是新一轮的流量入口争夺战。但要认识到,正如电商当初崛起一样,互联网企业进入社区电商是一种延伸,这将不可避免会对传统商贩造成冲击,如何帮助小商贩积极应对是目前当务之急。

 

互联网巨头大战“菜篮子”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均入局了社区团购卖菜。

阿里巴巴依托线下的“盒马鲜生”零售超市以及“盒马”APP为社区居民提供送菜上门服务;滴滴在今年6月率先跨界上线社区团购APP“橙心优选”,并向全国各个城市推广;美团点评紧随其后在7月宣布开辟“美团优选”业务;拼多多也在其原有“拼购”销售模式基础上推出“多多买菜”平台,社区团购卖菜市场的争夺战正逐渐白热化。

记者注册了几家互联网平台,多数菜品价格要比普通线上生鲜平台以及线下零售商要便宜。比如“多多买菜”平台上,鸡蛋单价约0.8元一枚,“盒马”APP一枚鸡蛋只需0.6元。此外,有的平台推出“限时限量”抢购低价生鲜商品来刺激消费。

其实,社区团购买菜并非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2016年,社区团购买菜便依托微信迅速发展起来。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社区团购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20亿元。

正是看中庞大的市场规模,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渗透社区团购行业。

有人提出质疑,互联网巨头远低于市场价的销售行为是否构成恶性竞争。“目前还不好判断。对于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主要通过‘反垄断法’进行规范,但是适用的前提是,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当前,互联网巨头处于菜市场“群雄厮杀”的入局阶段。巨头入局的背后本质是资本逐利,争夺新的流量入口。

 

线下商超纷纷“线上”卖菜

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团购卖菜,引发蝴蝶效应,零售商超也加快线上卖菜进程。

——大润发引入了盒马鲜生,将其作为互联网“生鲜导师”负责升级改造大润发门店的生鲜餐饮板块。同时,还推出“大润发优鲜”APP,凡在大润发门店3—5公里的顾客,即可享受线上1小时送达服务。

——家乐福中国借助苏宁易购上线“1小时达”服务,家乐福门店生活圈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可享受苏宁易购APP下单,由家乐福门店发货,1小时急速到家。依托家乐福的209家门店,把苏宁菜场的“预售自提”模式也打通了。

——沃尔玛联合平台京东以及生鲜商品供应商,携手打造“生鲜联盟”。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的180多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

今年年初出现的疫情,线上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加,市场的变化又进一步促进了线下零售店加码发展“到家”业务。

“今年7月推出‘一小时极速达’服务,已覆盖其全国所有门店。”山姆会员商店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表示,线上卖菜订单量占山姆电商订单量近70%,成为山姆全渠道发展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有数据预测,2020年生鲜线上销售额增长率将达到179%。

 

传统小商贩如何应对?

零售商超加快线上卖菜进程,使得一个问题更加凸显:大企业与小商小贩如何在合理的市场规则下共生。

“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短期有较大冲击,但另一方面也倒逼我们转型优化。”广州社区零售店胜佳总经理麦家应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分析认为,互联网巨头下沉社区团购将对未来零售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是冲击。“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并没有解决过度依赖补贴、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的问题。零售创新应该从资本价值驱动转向顾客价值驱动,不应该把商业的创新沦为了资本的工具。”

业内认为,即使互联网巨头全面进驻社区电商,传统的菜市场也不会消失,因为仍有群体需要,比如不会手机支付的老人。但菜场商贩们会面临人流减少、生意下降等问题,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如何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是当务之急。(记者 彭琳 王彪 欧志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44.5元1盒的方便面,你愿意买吗?
下一篇:闲鱼积极引入“专业卖家” 闲置物品交易的乐趣会减少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