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梦秋)政策刺激叠加消费需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春天。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共销售13.8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乘用车12.5万量(纯电动占比80%),同比增长67%。在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节节攀高的同时,不少购物中心迎来了新能源汽车4S店的入驻。
政策刺激叠加消费需求 品牌加速扩张
今年8月,北京增发2万个新能源汽车指标给无车家庭,缓解了“摇号难”的困境,为新能源车企扩张带来利好;上海从11月2日开始,每日7时-20时,市区部分高架道路禁止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通行,并且2021年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每日高峰时段,内环内地面道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通行。上海此政策出台后,新能源汽车由于沪牌牌照的易获得性,订购量显著提升。
北京新能源汽车企业受政策支持积极扩张,众多车企在202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发布新款新能源车型,多个新能源品牌在京有进一步开店计划。据悉,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体验店新开,其中就包括蓝色港湾的蔚来中心、来福士的荣威和王府中环的奔驰EQ体验店。
作为内地市场的必争之地,成都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的主要战场,2020年度其表现也格外亮眼。蔚来汽车在成都龙湖上城天街项目开启了其成都首家“蔚来空间”,以更轻量化的运营和简约前卫的门店设计,在商业综合体中搭建起与客群的消费触点。据悉,特斯拉也将在该项目中设立体验中心。而即将面世的成都摩方购物中心也将迎来新能源品牌“高合汽车”的入驻。
在上海,各大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加速布局:特斯拉在长风大悦城、凯德晶萃、百联南方购物中心、陆家嘴中心四店齐扩;蔚来汽车同样选址长风大悦城及凯德晶萃,除兴业太古汇外,两大品牌继续其同场较量的选址策略;比亚迪汽车则在环球港有最新的开店计划。
品牌加速渗透 瞄准高端购物中心
“与传统车企不同,新能源汽车扩张初期市场认知度仍然较低,没有稳定的客群,而在市场领先、知名度高的购物中心中开设4S店,能帮助车企有效培育市场,增加品牌曝光度。”仲量联行北京研究部经理纪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别于传统车企4S店,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的选址往往有其背后的核心指标。传统燃油汽车4S店一般集销售、维修、展示、存储于一身,往往需要数千平方米的展厅与维修车间,故而多位于城郊。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企更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多种渠道触达消费者,展厅往往只承担体验功能,消费者的下单均在线上完成。消费者可在展厅完成网上预约新款车型、电话咨询、线下定制和下单。这一属性使得新能源汽车往往把展示和体验中心开设在人流量大的大型购物中心,借势新零售强化消费者体验。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的空间与格局必须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以满足展车的尺寸和重量要求。如考虑到承重,体验店多选择购物中心首层位置。对于车辆可直达通道、高承重、超高层高、超宽门幅以及立柱数量等也都有特定标准。另外,选址项目的停车场需具备充电桩的安装条件,所以通常情况下,城市内的大型新落成购物中心或现代商业沿街店铺更可满足汽车零售店的选址标准,同时也更利于展示品牌文化。
据介绍,首批开店的新能源车企大多选择定位较为高端的购物中心,实现消费群体、品牌形象和商业氛围的高度契合。店面往往选取首层或临街等展示性优越的位置,并倾向于开设大型旗舰店,打造社区属性较强的体验门店,提升品牌文化认可度和消费者黏性。“门店本身就是新能源品牌的营销广告和展示面,有助于提升整体新能源行业的市场认可和品牌自身的认知度,最终培养、扭转消费者试车、购车习惯。”纪明表示。
助力购物中心提升业绩 去化首层大面积铺位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端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与优质购物中心定位相符,并与购物中心其他业态相辅相成,能帮助购物中心吸引更多年轻化、潮流化的消费客群,推动其他业态客流量和销售额相应提升;另一方面,大型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店是购物中心去化首层大面积铺位的优质理想选择。
纪明介绍,从去年开始,北京零售市场承压放缓,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冲击市场表现,商场招商和空置压力持续,而新能源车企的积极扩张成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其对首层和大面积位置的租赁需求,不仅可以支持业主缓解部分空铺压力,也有利于一些项目升级业态、调整形象。
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部总监隗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北京、上海新能源车企选择需求较多,存在一个商业项目多个新能源车企竞争的局面,开发商对品牌选择上有较高的审核标准,更多关注汽车集团背景、产能、生产线、发布周期及售后服务等,新能源汽车在选址依然青睐进驻购物中心,在选址要求上希望增加固定充电停车位或超充停车位,从而提高消费者使用满意度。在租金方面,目前依然维持市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