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反伪招聘新套路,平台要尽责

2020-12-31 13:33:28    广州日报

想为简历“贴金”却高价办了“山寨”证书;追求高薪工作却陷入“美容贷”骗局;加入“兼职群”却上了当,甚至成了电信网络诈骗帮凶……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急于找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手段非法牟利,为刚刚步入社会的“菜鸟”设置了诸多陷阱。

招聘诈骗可能不少人都遇到过,特别一些初出茅庐的朋友可能也中过招——无论是上岗培训费还是服装费等,最后统统变成了“交学费”。因为这类诈骗案件的金额不多,很多人会把这些经历当成初入社会的“第一课”。 然而,如今的招聘诈骗不仅有了更多新套路,而且胃口更大,一环接一环,让受骗者越陷越深。比如,在招工美容贷的套路中,不法分子通过骗局引诱求职者贷款整容,但在其贷款做了整形后却对入职一事“装失忆”,求职者求职不成反欠下高额债务。而有的受骗者因无力偿还贷款,还被“拐”入团伙当“托儿”,成为“帮凶”。

纵观各种招聘诈骗新套路,不难发现,诈骗者之所以能如此“得心应手”,掌握了受骗者的真实信息与需求是主要原因。其中,互联网招聘平台或多或少地成为了帮凶。随着互联网招聘市场快速增长,招聘平台在给人才市场带来精准匹配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带来了“便利”,让一些原本在线下小打小闹的招聘类诈骗黑色产业似乎找到了“财富密码”——一些诈骗者利用招聘平台的审核漏洞,在平台上注册了正常的公司,并发布求职信息,在套取求职者简历后精准施骗。很多求职者因为轻信于平台,可能就会因此放下防备,从而上套。

对此,招聘平台责无旁贷。一方面,规范完善自身审核流程,打上漏洞补丁。要对发布招聘信息的用户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核查真实性。另一方面,强化监管与惩治。要对已发布不实信息、利用平台收集简历进行贩卖的用户进行拉黑、处罚,对于已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尽快移交相关部门处理。而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严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其同样实行精准打击。此外,求职者也要擦亮火眼金睛,多了解,勿轻信。凡是让你掏钱的要求,都得警惕。 (陈文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变异病毒出现,抗疫关键时刻要顶住
下一篇:老人坐火车需要“扶”一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