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进展如何?有没有短板、漏洞?今年6月至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随生态环境部联合调查组第三次对长江沿线11省市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长江流域有的地方污染排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仍然存在。
联合调查组发现,江西铜业集团下属的永平铜矿,在矿山开采后,修复措施却没有到位,导致整个矿山满目疮痍,到处流淌渗滤液,群众不断投诉矿山污染导致周边区域大量耕地被污染,巨大的锈红色的含高浓度重金属酸性废水坑塘,没有任何防渗措施,像地表上一个正在流血的伤口。安徽六安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淮河的支流淠河,淠河沿岸生活污水通过排涝闸直排现象突出,股股黑水直通河道。
生态修复得好不好?“靠水吃水”的当地群众对此有最深切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生态环境部联合调查组重点走访的正是那些群众意见很大的痛点、堵点所在。比如,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金龙矿业停业多年污染却并没有停止,当地承诺2017年8月或12月前完成整改。如今三年多过去了,但是,村民们对金龙矿业的整改并不认可。
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6年3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画出长江保护的蓝图,明确实行10年休养生息期,“长江大保护”是大原则,也是生态底线所在,不容打折扣、“做交易”,更不允许阳奉阴违。地方政府要掂出“长江大保护”背后的政治份量。
应该看到,生态修复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存量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很多污染大户之前大搞粗放式经营,钱也赚了,企业也被关了,撂下了一个烂摊子,尾矿、矿渣的治理,农田修复、水源涵养等都是需要巨大的投入、长周期建设的工程。这些生态修复看似“亏本”,但恢复了绿水青山,才能赢得金山银山,这笔账其实不亏。地方政府必须思想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不能够打马虎眼、假装治理,糊弄得了一时,糊弄不了一世。
要“还旧债”,更要防止“添新债”,每一分钟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都在进一步加大生态危机爆发的风险,特别是,那些没有防渗漏措施的重金属坑塘,是随时会爆炸的“生态炸弹”。更要追问的是,面对生态环境部联合调查组,自称是永平铜矿矿山保卫组的负责人称,将含有危险废物的工业垃圾,倾倒在山上,是经过“环保审批”的。将生活垃圾、危废垃圾混合倾倒,本身就是严重违法的,甚至涉嫌“污染环境罪”,那么这种违法行为到底有没有经过“环保审批”?又是哪一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呢?还有谁在以身试法?
当然,“阳奉阴违”的现象可能不止存在于联合调查组看到的地方,一些地方还对“长江大保护”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也不到位,这要彻底改变。这需要中央、地方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存量问题”,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不许唱出两个调门,不允许阳奉阴违,共同落实生态修复,推进长江绿色发展。
长江生态修复的攻坚战,必须打赢,不容敷衍塞责,这是对母亲河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