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贫困一直存在。“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早在2000多年前,告别贫困,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就成为无数人心向往之的美好愿望。如今,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成果,而是长期接续奋斗的心血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关注贫困问题,采取了多方面积极举措,有效推进了减贫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守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各地形成了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的扶贫工作机制,有关部门挂牌督战、靶向发力,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共同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冲击,各地干部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和灾害防治,一手抓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客观上看,在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仍然存在,返贫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据有关数据,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展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立机制,马不停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后,在当前疫情等多重风险因素叠加影响下,部分摘帽地区的困难可能增多,这就更需要巩固工作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在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思维,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提升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能力,针对重点地区建立起精准识别风险、着力防范风险、有效化解风险的工作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提升质量,锲而不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现代反贫困理论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注重通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消除贫困。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强化精神扶贫,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外部帮扶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意愿和能力,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大力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激发创新活力,让创新创造成为脱贫地区搭上时代发展快车的有力推手。
最后,立足长远,顺势而为促进战略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当前,我国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为推进扶贫脱贫战略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基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的长远之道。这就要求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和体系,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在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战略目标的同时,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作者:许 海,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