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购物软件,发现页面上多是与近期浏览记录有关的商品;通过APP阅读一条新闻,随后便会经常收到类似的新闻推送……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正在将人们带入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更强的信息传播时代。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可以对用户浏览记录、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度分析,借此获得更强的用户黏性和流量关注。如此,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效益确实增加了,但久而久之,用户接收信息的维度会逐渐变窄,资讯获取渠道也变得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后,用户容易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导致视野受限。而对一些热爱网购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还会遭遇“大数据杀熟”,老用户搜索到的商品价格反而比新用户的价格高。长此以往,用户在互联网上只能“裸奔”,难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应该说,算法推荐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决定算法应用的人需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边界。比如,互联网平台可以进行“智能推送”,但必须给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打开或关闭“智能排序”应该交由用户决定,让用户可以选择关闭“个性化推荐”或者“永久清除历史行为”,以确保用户有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中,互联网企业要找好平衡点,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冰冷商业机器。
此外,外部监管也亟待加强。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就对“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相关监管已在路上,接下来,针对算法运用的场景、对用户基本权益的影响等,有关部门还需不断细化措施,对算法技术进行不同强度的监管。
在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将那一行行没有温度的代码、算法,变得充满温度,值得更多互联网企业主动作为,用正确的价值观确保科技向善,让技术进步真正成为为人所用、为人所乐。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