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厘清“谁来批作业”的家校责任

2020-11-13 11:06:06    北京日报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要求,明确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若违反,将被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至此,全国已有至少十个省市“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还要求定期开展督查,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教师者,教书育人也。老师为学生批改作业、解惑答疑,乃职责所系。可如今,这样一种“常识”屡屡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还成了红头文件的治理对象,可见问题之大。近些年,从微信群排队回复“作业收到”,到自行下载打印试卷,再到监督完成、批改打分、讲解签字,孩子做个作业家长需要全程参与。而家长不能缺席的不止于课程作业,还包括制作PPT、手抄报、小手工乃至班级大扫除等等,一旦交迟了、做错了、没到场,还可能遭到老师批评。平心而论,家长们在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家长作业”,着实“压力山大”。诸如“男子怒吼退出家长群”“爸爸在家长会上崩溃大哭”等新闻能引来广泛共鸣,正是这种矛盾的反映。“教是我教,改是我改,到底谁辛苦”等吐槽,也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批改作业”等任务怎么就转移到了家长身上?首先是因为作业难度错位。诸如要求幼儿园孩子写生活观察,要求二三年级学生写学术论文,过于求新求异求难,孩子根本完不成,只能家长出手。而部分家长的越俎代庖、精益求精又反过来抬高了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值,加剧了家长间的“技能竞赛”,最后人人心累,但谁也不敢说不。其次,也是更关键的原因是家校责任不清。随着“家校共育”成为时髦理念,学校希望以共同完成作业的方式带动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教育。初衷虽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没错,但问题在于,“共育”不意味“功能混同”“包揽所有”。老师与家长本应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好各自的功能。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和代劳。像课业任务一类的知识性教育,则是老师负责的范畴。再者说,作业都不批改,老师怎么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又何谈因材施教?将老师的分内工作甩给家长,既不合情理,也不符合教学规律。

厘清家校责任,确定“谁来批作业”只是一部分,这不是要将矛头指向老师,而是期望确定家校双方的行事边界,在教育互动中担负起各自责任,不缺位、不越位。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明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去年中央印发意见又重申“杜绝布置家长作业”,再加上今年各地发出的通知,原则和要求非常清晰。反观现实,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校方业绩指标的攀比等因素都在对冲政策效应,迎检交流等一些教学之外的任务也确实挤压了老师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给老师疏解非核心业务,也是在为老师更好完成核心业务创造条件。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家校各负其责,最大限度释放各自的“爱”和“潜能”,才能共同护佑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汤华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手机短信何以沦为“信息垃圾场”
下一篇:谁是你爸都没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