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家村委会,内外墙上的宣传标语板、宣传牌、门牌有上百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煞是壮观;挂不下的,就置于橱柜甚至仓库里,哪个上级部门谁来检查就挂哪个的牌子。牌子不仅要挂正了,而且“戏”更要演好:几间房子,今天是“院长办公室”、“幸福院”、“自修室”,牌子一换,再搬来几个货架,明天就是“爱心超市”,进进出出的顾客呢?当然是装扮的……
以上场景,是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某省一个村委会现场。有村干部向记者倒苦水:有时上午来一个部门,下午又来另一个部门,基层干部忙得四脚朝天——“制度不上墙,验收检查就无法过关”。
“墙上”的形式主义,是个别地方基层工作的顽疾之一。在上面看来,看到的只要是琳琅满目的墙上制度、头头是道的讲解,就认为基层落实措施得力了,但对基层而言,只要“制度上墙”了,宣传橱窗办得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只要能“熬”过上级部门验收检查的那段时间,那就一切OK了。
其实,又怎知这不是双方的彼此默契与心照不宣?你有政策,我就有对策,你搞官僚主义,我就用形式主义来糊弄。来验收检查的上级部门,若真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实完全可以把目光从“墙上”移开,从布置好的“场景”离开,脱离“规定动作”而搞个“自选动作”,走向非规定场景,走向普通群众,走向能够看到实实在在东西的地方。
基层弄虚作假糊弄上级,造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说到底是“政绩冲动”作祟。在某些人看来,一项工作,要想早出成绩、快出成绩,通过“形式主义”的花样伎俩最可能早出成效、快出成效,而基层的成绩就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绩,双方就是一个涉及彼此利益的“联合体”。在这种理念和意识支配下,双方谁从“心上”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工作?
诚如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墙上”形式主义现象,根源在“官僚主义的水来,形式主义的土掩”。官僚主义的威逼之下,胡编乱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形式主义甚嚣尘上,说到底,都是彼此“心上”出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中央对基层减负的要求中,特别指出要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我们开展、布置一项工作,出发点究竟是为发展作贡献、为人民办实事,还是为了给自己官帽、为自己的政绩增添花头?“心上”的出发点不一样,工作方式方法就不一样。
从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租牛迎检”“报表游戏”“墙上形式主义”等现象分析,个别地方和干部,一开始的“心上”,就是扭曲的价值观与政绩观在作怪。实践证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扑下身子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广泛听取意见,剖析民所难、所急、所需, 才能出台落实具体、实在的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心”中摒弃了一切花里胡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观念,“行”上才有百姓点赞喝彩的措施,奋斗目标方能扎实稳步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