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①

2020-10-28 11:30:19    人民日报

新时代的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必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中国意志、中国力量。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彪炳史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伟大胜利明证,中国不仅有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更有捍卫和平的伟大力量。

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页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近代以后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受战火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又一次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这是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战争,从来都是国力的较量,而抗美援朝战争的交战双方力量极不对称。1950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是中国的28倍,钢产量是中国的144倍。双方军事装备对比,甚至呈现不少“有”和“无”的对比——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军(员额约5万人)与美军一个师(员额约1.7万—2.5万人)的重型装备对比图,列出这样一组数字:美军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榴弹炮72门,高射炮64门,联络飞机22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相应装备数量皆为零。这是用双脚与汽车赛跑,用精气神与钢铁比拼,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依据其固有算式根本无法推演估量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惧敌军的飞机、坦克、大炮,无惧严寒和烈焰,以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坚守阵地、奋勇冲锋。正如上甘岭所见证,43天时间内,所谓“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伤亡2.5万余人,损失了274架飞机,却依然没有跨越上甘岭。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美国西点军校的课堂上——这是美方不应回避的历史课,应当记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写在《论中国》中的这段话:“朝鲜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鲜明昭示,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回望历史,世人更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凭借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凭借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凭借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凭借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中华民族面对再大的强敌也能无往而不胜。

新时代的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必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筑底,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下一篇:用奋斗告慰英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