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十三五”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四大密码”

洪乐风    2020-10-26 10:33:15    人民网

“‘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清晰而坚定。

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高频关键词。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指挥棒,始终贯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892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5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走势;谋篇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

回顾“十三五”时期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取得,探索成功的“密码”,这四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的领导,二是在于对新发展理念的坚决贯彻,三是在于对宏观调控的不断完善,四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让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理念、调控、改革,都离不开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金融工作集中统一的领导。“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对规划的实施采取正确的策略,沉着冷静应对内外部挑战,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积小胜为大胜、化被动为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全面彰显。

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下,“十三五”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创新的“牛鼻子”,研发投入全球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速20%左右;增强整体性协调性,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1亿”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单位GDP能耗下降13.2%;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达全球首位;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恩格尔系数降至28.2%,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高近5岁。正是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认识、适应到引领新常态,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年以来的调控措施更加务实、高效。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不再“唯GDP论英雄”,在总量跃升同时力促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创新区间调控、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有效遏制了金融乱象,影子银行规模大幅缩减。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相机抉择,努力开好顶风船,实施逆周期调节,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打开新发展格局。五年以来,最为核心的城镇新增就业指标,累计已达5378万人,同时CPI保持总体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正是在有力、有度、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尤其是我们善于把中长期规划目标和短期调控政策手段有机结合,为“十三五”规划既定指标总体如期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宏观调控,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多用改革的办法实施调控,既提升政策效果,又避免粗放增长。五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放管服”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水攻坚,价格市场化程度超过97%,减税降费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应明显。应当讲,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条件。正是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助力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日益提升,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创造力不断被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进一步增强,为下一步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十四五”规划开局在望,观大势、谋全局,不放松、不懈怠,去虚名、干实事,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规律性认识“解码”转化为奋力前行的宝贵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握新特征新要求、战胜新矛盾新挑战,扎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续写“五年规划”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新时代的新荣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继续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下一篇: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不可阻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