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群“树木医生”,通过“健康诊断”提早掌握树木健康和生存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防止倒伏树木、枯枝脱落等影响城市运行,维护树木的环保生态和景观功能。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目前,北京的“树木医生”已率先在东西城为5万多株树木进行了“体检”。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树木,专业队伍可以提前观测和预判,及时干预,减少树木倒伏造成的人财物损失。
郁郁葱葱的树木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风景,也被比作是“城市之肺”,发挥着调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等功能。此外,树木还是一座城市的活历史与发展见证,承载着民众的乡愁和情思。一位国外著名外交家游览天坛时曾感慨:“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完全可以建造一个丝毫不差的天坛公园,但是我们却无法造出一株古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地城市绿化取得了长足进步。问题在于,人感冒了,会到医院找医生,树木无言,如果生病了怎么办?既往,少数地方因为管护缺位、专业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一些树木小病拖成大病,直至不可救药,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对此,应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
北京市邀请日本专家,对树木管护人员、设计人员、病虫害防治人员等进行系统培训,打造树木医生队伍,完成了东城区、西城区的54838株主要乔木的健康诊断,建立了数字档案,提升了树木管护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并对病树开方治病,对症下药,使其重获生机。变被动为主动,依靠专业力量和先进技术,有力维护了树木环保景观功能。
呵护“城市之肺”健康固然是树木医生的重要职责,但并非全部。树木医生的体检结果显示,54838株主要乔木中,存在树干腐烂、较大枯枝、病虫害较严重等问题树木占6%,这些发生病变的树木存在倒伏风险。以“大树倒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发现,近年来,各地树倒伤人的消息着实不少,尤其是台风天、暴风雪等极端天气里,容易引发树木断倒致使人员伤亡或车辆损毁等事故发生。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为上的观点。《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治病救人与树木管理有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毕竟,“马后炮”不如“当头炮”,树木医生对树木进行体检,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
更大的期待是,树木医生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挺在事故前面”的理念,在“治未病”上多下功夫,关口前移、由点及面,“临床”与科研兼重,探索与实践同行,高质量地开展风险预警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前瞻性、建设性建议,当好安全推手,助力防患未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北京市建立树木医生队伍,串起治理“创新”“专业化”“精细化”等关键词,“治于病情初起之时”“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护佑“城市之肺”健康生长,并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生动体现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值得点赞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北京打造树木医生队伍的做法,对其他地方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各地应拿出更多切实可行的硬核措施,遏制“树木断倒”之类的事故发生,大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