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及时回应“囤粮”有定民心之效

冯海宁    2020-04-02 10:19:45    北青报

近日,网上传言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有声音号召网友“空下来去超市买点米,囤三个月的粮”。我国粮食会发生危机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由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宣布粮食出口禁令,有的国家称粮仓储量最多维持三个月,于是,国内网络上也出现“囤粮三个月”的说法。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很可能出现居民排队买米抢面的场景,不利于国内粮价和市场稳定。

“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国内传言“囤粮”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专访权威专家,向公众还原了当前真实的国内粮食现状——粮食产量、消费量、库存等关键数据的集中披露,对于化解焦虑情绪、遏制囤粮传言、稳定市场粮价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国外粮食出口禁令对我国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国内粮食自给率高,对外依存度低。从粮食库存看,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小麦稻谷等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从主粮供求关系看,稻谷供给充裕甚至过剩,小麦多年产大于需,而且今年苗情等指标良好。

也就是说,国内不仅不存在粮食危机,而且疫情引发的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还有利于消化我国不合理的粮食库存。由此来看,国内有关囤粮的传言完全不靠谱。如果大家相信这种不实传言排队购粮,既可能造成短期粮价上涨,而且囤积的粮食也容易变质,所以专家回应有定民心之效。

要想不让“囤粮”传言溅起浪花,避免误导公众,除权威专家回应外,有关粮食主管部门不妨及时发出官方声音;主要粮食企业不妨就企业保供能力及时发声,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启动预防哄抬粮价的行动,负责“粉碎”谣言的机构也要有所行动,尽量不给粮食市场起风波的机会。

当前,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是两大主旋律,只有及时有效遏制有关“囤粮”的传言,才能不给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添乱。稳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是防疫和复工的基础,尽管“囤粮”传言目前主要停留在网上,已遭遇有效阻击,但仍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以防不实传言继续扩散。

当然,我们每个人也要回归理性,把权威声音作为生活参考,而不是把不靠谱的传言作为指南。从生活常识来说,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单纯的粮食消费越来越少,所以粮食需求在减少,发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更别说有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保供体系了。

无论是一些国家宣布粮食出口禁令,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呼吁将疫情对食品贸易和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对我们也是一种提醒。在疫情和国际粮食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稳粮食、稳农业措施如何因时因事而变,值得认真思考。

另外,尽管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低,但个别品种依赖进口值得警惕。近年来,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整体较高,如果国外粮食出口禁令不断蔓延,会不会对我国大豆进口造成影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粮食结构问题,才能在任何有关粮食的风波面前,做到稳如泰山波澜不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
下一篇:抗击疫情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