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语。然而,号称“大自然搬运工”的农夫山泉,如今却卷入了武夷山毁林争议。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建南平武夷山民众举报称农夫山泉未经审批,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使用大型器械不合规施工,破坏公园植被,影响十分恶劣。
对此,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林地被毁区域,是一段长约200米的施工便道,“该处便道修筑时间为2019年10月,当时该区域并未划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25日批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新调入国家公园范围”。毁林情况已由公安部门立案调查。另一处是当地村民的毛竹生产便道,农夫山泉公司“未对便道进行拓宽、整修,也未对该便道沿途的林木等周围环境损坏”。此外,农夫山泉的取水点也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
根据官方的回应,农夫山泉确有毁林行为,但并不存在未经审批,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施工的情节。不过,该说法恐怕依然难以平息质疑。网上视频显示,就在1月11日夜间,仍有大型机械进入林区连夜施工。12日下午,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林贵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昨晚已劝退施工队伍”。
倘若便道是之前修建的,未有拓宽、整修,那允许大型机械进入林区连夜施工又“劝退施工队伍”的做法,需要更明确的解释。退一步说,即便修建施工便道的区域当时并不属于国家公园范围,从视频中看,施工方对当地原始植被的破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无论是被截成一段一段的粗壮树木,还是损失殆尽的草木、灌木,都令观者为之心疼。破坏到底有多严重,未来将如何修复,从农夫山泉公司到地方监管部门,都需要有明确回应。
当然,也不排除民众对于此事过于敏感的可能性。真实情况或许没那么糟糕。但是,这种“敏感”不是坏事,绝非民众多管闲事乃至无理取闹之举。武夷山是中国独有的物种宝库,生物多样性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有着“世界生物之窗”的美誉。然而,武夷山的生态系统也极为脆弱,一草一木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到一些物种的安危。因此,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盯紧一切威胁当地生态的行为,从长远看,对武夷山的生态保护来说是件好事。
对民众的一片热诚,不能轻易浇冷水。相关方面回应举报,须给出充分的信息说明和细致的沟通解释。比如,面对毁林争议,除了进一步澄清事实,公布立案调查的结果,主管部门将如何拿出举措,加大巡查力度,捍卫山林生态安全等,都要做好信息公示。
而身处争议焦点的农夫山泉,更不能对质疑视而不见。据其回应,这一取水项目已通过环评,有合法审批。但针对一边是市民举报毁林,另一边是当地村民要求施工方拿出审批文件被拒的情况,有必要从最开始的沟通环节反思——环评审批的前提是公众参与,项目当初是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环评及实施情况如何?对此,当地环保部门同样不能保持沉默。
企业要发展,寻找优质的水源,是基于正常的商业逻辑,并非不能理解。但是,商业开发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当地生态,做好和当地居民的沟通工作,应是项目顺利施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