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宋争辉    2020-01-15 11:27:50    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新时代高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构建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进而坚定理想信念,立下爱国之志,激发学习动力。

  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工程,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要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不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通过生动鲜活、亲切质朴的方式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牢牢扎根。高校要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造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网络原住民”,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高校网络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走红色道路,以生动、直观、高雅的艺术形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励学生担当好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作者为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下一篇: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