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十年禁渔有期, 生态保护无止

王梓佩    2020-01-03 11:45:01    南方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上游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最迟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10年的常年禁捕。

  禁渔并非新闻。早在夏朝便出现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教令,我国及其他不少国家当下也都立法规定每年的禁渔期。禁渔十年,让人在看到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之余,也从侧面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

  立足于长江的生态现状来审视十年禁渔,就会发现这个时间跨度并不夸张。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据统计,如今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大幅萎缩,种苗发生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90%以上;几十年前“平平无奇”的江豚,在2018年仅剩1000余头;白鱀豚、中华鲟、白鲟……这些名字一次次在公益广告、研究报告、美食攻略中被提及,却在现实中近于消失。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不禁让人联想起“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古训。

  为此,有专家经论证提出了十年禁渔的期限。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在十年时间能繁衍两到三个世代,种群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涵养壮大,避免往年春季投苗、夏季禁令初解未及成熟的水产便被捕捞上来的恶性循环,尽可能恢复长江的生物多样性,让长江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发挥。

  十年禁渔有其紧迫性与必要性,但禁渔十年或许还不够。

  如果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无论禁渔多久,禁令放开之后还会重蹈“无鱼”的覆辙;无论禁令多严,难保禁渔期间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因此除了禁渔,还要着手整改消费市场,尽快形成全社会不捕不买野生水产的共识。而威胁长江生态环境的还有违规排污、非法采砂、围湖造田等长期存在的问题,要“治好”长江需多管齐下,在关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要拿出与十年禁渔同等的决心与举措。另外,有关部门也要为长江渔民有针对性地提供安置措施,鼓励改捕捞为养殖,尽可能舒缓与禁渔相伴而生的阵痛。

  十年,对奔流了成千上万年的长江来说不过弹指,但用好接下来的十年,也许可以换来长江的新生。而这份来之不易的新生,需要人们付出更大努力,长久守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健品不是药物”警示语去哪儿了
下一篇:年度字词映照你我的前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