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时报》一篇医患关系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报道曝光了部分带着“人民医院”四个字的医院不是公立医院。随着舆情的发酵,公众对私立“人民医院”乱象、挂名背后的利益问题、政策监管制度的完善等话题展开热议,相应的舆情风险应对处置应该引起有关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舆情综述
“健康时报”客户端11月29日发布报道《患者困惑!河南许昌等多家“人民医院”是私立性质》,报道称,河南省许昌市一市民近日向《健康时报》反应,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人民医院”实际是私立医院,但有“人民”二字的医院会让大众误以为是公立医院。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跟进,也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当日对此事件的报道数便开始上涨,11月30日,财经网等媒体在微博跟进该事件后,话题热度迅速上升,#多家人民医院不是公立医院#登上微博热搜,达到了舆情波峰。12月1日,央广网、《南方日报》、《新京报》、红星新闻等媒体的关注使舆情走势出现反弹。
人民众云平台监测显示,自11月28日至12月3日,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1268条,该事件与相关话题主要在微博、客户端等平台传播。在整体的舆情信息中,敏感舆情信息占较大比例,共有599条,占比47.24%。
二、媒体观点
“挂名”乱象值得警惕:《健康时报》从许昌市卫建委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不是公立医院,是一家私立医疗机构,改制后没有修改单位名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媒体还报道陕西省宝鸡市、四川省巴中市等地也存在私立医院挂名“人民医院”的现象,说明此现象单一案例。除了“人民医院”,一些地方的“协和医院”、“华山医院”等老字号也让人难辨真假。舆论认为这一现象“有误导或欺骗患者之嫌”,是对民众知情权的漠视。一些媒体在报道乱象之余,提醒广大民众对此类现象要提高警惕。
为何难舍弃“人民”招牌: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部分公立医院改制后只改变了自身性质,没有修改单位名称。针对这一解释,舆论认为 “人民”二字给私立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新京报》评论指出,这一现状一方面说明医疗机构名称规范化管理的执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私立医院希望维持自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愿意舍弃“人民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还有观点认为,“改制而不改名”这一现象的背后,显然是看中了“人民”二字自带公立属性的“广告效应”,并认为这对市场导向的私立医院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
滥用“人民”的制度之问:针对私立医院冠以“人民”二字的乱象,媒体指出医疗机构命名是有相关规定的,“人民医院”应为政府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红星新闻指出,国家对于医疗机构的命名有明确的规定,且一直在不断重申这一要求。健康时报客户端也在报道中详细地列出了原卫生部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国家卫计委的相关批复内容,即“‘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名称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使用”。除了列举相关明文规定,央广网还对此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采访,以此讨论命名是否合规等问题。
严格规范名称,鼓励健康发展:一些媒体在否定这一乱象的同时,也表明了对私立医院自身并不持否定的态度,同时还对私立医院以及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客观建议。《南方日报》指出,私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不让患者了解医院公立还是私立,会影响患者的权益。私立医院要自律自强,才能逐渐改变在患者心中的刻板印象,让医疗市场真正走向规范化、均衡化。私立医院要赢得患者信任要靠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而不是在名字上做手脚。
三、网民观点
针对该事件,不少网民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以及否定态度,认为作为私立医院的“人民医院”容易造成误导。有网民评论表示“‘人民医院’正常认知中就是公立的啊”、“叫‘人民医院’的绝对不能是私立的,会让老百姓产生误解”。同时,有网民表示私立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命名规范,甚至还建议相关机构出台规定私立医院名字中必须带有“民办”“私立”等字样,从而方便百姓区分。
四、舆情点评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分析师高崇认为,该类私立医院缘何倚傍“人民”招牌,只肯改制而迟迟不肯改名,其中缘由并不复杂,除“人民”二字的品牌效应外,也与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公共形象备受诟病有直接关系,而这也恰恰是舆论关注并担忧其“以私混公”之举的主要原因。若经营方对自身的经营能力不够自信、对自身的经营性质遮遮掩掩,患者及患者家属又如何能够放心地看病拿药。
公众对私立医院的负面、刻板印象,与部分私立医院近年来的一系列胡乱作为有直接关系。高崇建议:改变公众印象、提高经营效益,私立医院应在提升医疗水平、加强服务质量、做好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等领域重点发力。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实现口碑的积淀与转化,而不能只图一时之名利,擅行“挂羊头卖狗肉”之举。若如此,其实际情况被曝光后,私立医院本就不佳的公共形象将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害。
该类情况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纠正,不仅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也严重损害了有关部门和当地医疗机构的公信力。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批示明确表示公立医疗机构改制为股份制医疗机构,不应继续使用“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称谓。舆论亦期待,地方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出台整改措施以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依目前态势看,一句“改制后没有修改单位名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回应恐难以平息争议。后续,该类私立医院的整改情况或将持续吸引舆论关注。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若不主动作为,或将进一步加剧该类事件的争议性。(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舆情分析师 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