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互联网平台瞄准知识赛道 创作者越来越吃香

2020-12-03 12:30:18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对泛知识领域的布局成为许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内容战略之一。业内人士指出,一场关于知识类创作者的争夺战开始了,但“知识”良莠不齐、“专家”资质难辨等问题也频频出现,亟待各方力保知识“纯度”,使更多人获益。

为创作者搭建广阔舞台

目前,知识内容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青睐的“香饽饽”,视角多元、专业深度、有效实用已成内容新趋势。在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看来,知识类创作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据悉,目前今日头条拥有职业身份认证的创作者超过13万人,健康、财经、科学、教育等垂直类内容的月阅读及播放量逾10亿次。为帮助知识类创作者打造个人品牌,今日头条近日推出“头条行家计划”。

知乎将拓展知识类内容、扶持知识类创作者视为重中之重,今年在“问答”的基础上增加视频、直播等功能,建立了创作者学院,近日又推出知识分享类栏目“新知青年说”,为知识创作者提供“舞台和聚光灯”,使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影响更多人。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业内人士指出,短视频用户红利几近触顶,如何引入新增量成为各平台的发力重点。为吸引更多用户,短视频平台纷纷把知识传播作为主打内容之一。抖音推出专门针对知识类创作者的“DOU知计划”,并成立由院士、科研人员及科普创作者组成的“科普顾问团”。西瓜视频以帮助用户“开眼界、涨知识”为发展重心,将入驻重点聚焦于知名高校教授、行业领军人物等。快手也联合知乎推出“快知计划”扶持知识创作者。

“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喜欢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认为,利用视听语言可以增加内容趣味性,正好符合年轻用户的喜好和学习习惯。“互联网创新形式下的知识传播偏向于大众科普,普遍适用是核心,专业又通俗的讲解形式容易吸引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王炎龙说。

粉丝量大、传播力强的知识类短视频大都具备一些共同特性:传播主体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或“网红”气质,主题能抓住公众的盲点或痛点,内容表达生动直观。王炎龙认为,一个标识化的权威人物IP可以有效提高平台影响力。据悉,为鼓励知识类内容创作者,B站平台发起“好奇心计划”“知识分享官招募令”等,并上线“知识区”内容板块。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知识区”讲法律课,通过对热点案例、疑难案件的分析普及法律知识,已吸引逾千万粉丝关注。

只有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内容服务,才能增加用户黏性,形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作者也可以依靠平台和自身流量实现知识变现的需求。”王炎龙说。

知识传播要严把质量关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92亿元,用户规模有望突破4.2亿人。

据悉,当前知识付费服务分为问答制、会员制、专栏订阅、视频直播等类型,许多在线课程的讲师被包装为“大V”、业界明星,用户难以核查其真实资质,部分知识课程存在内容注水等问题。前不久,北京白领贾女士花99元购买了一款讲解理财知识的线上课程,但她听完发现课程内容非常“水”:“讲师没有什么过硬的资历,却被包装成精英人士,内容基本照搬入门级的财经书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提醒,受众获取知识服务时,需要认真分辨、慎重决策,同时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和平台做好把关筛选,防止知识板块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自2020年9月底起,国家网信办开展专项整治,重点针对“知识”良莠不齐、“专家”资质难辨等突出问题,督促知乎、得到等知识社区问答平台开展自查自纠。

除了知识付费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也有人对知识的碎片化传播提出质疑。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专业知识以“零敲碎打”的方式传播给大众,究竟是利是弊?

“虽然一开始担心娱乐性会不会对知识造成不严谨的影响,但是后来发现,二次创作能够将授课内容压缩、提炼、升华,并且更加吸引眼球,这是很好的。”罗翔说,现在很多看知识视频的是年轻人,制作视频时可以从年轻人的思维角度去更好地融合,使其更容易接受。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黄典林认为,既要承认短视频等平台在知识大众化传播方面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这种传播方式的潜在负面影响。“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短平快的快餐式知识消费并不能取代系统的专业学习,它只能作为专业教育的一种大众化延伸。某些内容生产者一味追求传播效应,用夸大方式呈现知识,往往以偏概全,误导公众。更有甚者把‘碎片化学习’鼓吹为一种知识成功学神话,会助长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知识传播者个体,都应当以专业知识的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内容品质的提升,严把质量关,确保在科学性和价值观上不存在导向性错误。”黄典林认为,只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为基础,用互联网新兴传播方式并不是问题,反而能有效激发公众的求知兴趣,拓展专业知识的传播广度和社会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社区团购会夺走卖菜商户的生计吗?
下一篇:云南腾冲热气球坠亡事故 为网红项目再敲警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