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众多商家不知健康宝扫码可登记

曹政    2020-07-02 16:55:52    北京日报

进出餐馆、银行等场所,不必像过去排长队填写个人信息,用手机扫码一秒就能完成登记——上个月,北京健康宝上线扫码登记功能,相关部门也要求各复工复产单位使用,逐步代替纸质登记。

但记者连续多日走访发现,本市多处场所依然没有换下纸质登记表。在很多地方,健康宝的电子登记簿并未派上真正的用场,疫情之下的防控登记仍存在着隐私泄露、交叉感染的风险。

纸质登记还没消失

在邮储银行常营中路营业所,前来办业务的市民王女士被门口的保安拦下,要求填写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让她格外担心的是:这些牵扯隐私的个人信息最终去了哪?是否有被泄露的风险?

正是考虑到纸质登记可能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健康宝最新增加了扫码登记功能。此前,市经信局也对外表示,各复工复产的单位均应使用扫码功能,逐步代替传统纸质登记。

相比费事的纸质登记,健康宝扫码登记甚至可以1秒完成。记者在健康宝小程序中申请了一份信息登记簿,简单输入单位名称、地址后便生成了一个二维码。访客进门前,用健康宝扫这个二维码,只需1秒钟,系统就自动判别访客的健康状态,访客的个人信息也会记录到登记簿中。信息均以不完整的脱敏形式出现,避免如纸质登记一样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但现实中用健康宝扫码登记代替纸质登记的单位却相对有限,很多市民仍与王女士一样需要费事地手动登记信息。位于朝阳区的龙湖长楹天街商场里,西贝莜面村、绿茶餐厅、黄记煌等餐厅门口,都摆放着纸质登记表让客人填写,还未采用扫码登记。

喆啡酒店鼓楼大街地铁站店,进门的桌上摆着的四个二维码中就包括健康宝,但只是查询健康状态是否是“绿码”,并非扫码登记,依然需要客人填写姓名、手机、身份证号等信息。酒店工作人员透露,卫生等部门要求做好信息登记,纸质登记是“为了方便留底”。其实,健康宝的扫码登记实现验码、登记合二为一,扫码的同时便能判别出其是否属于“绿码”。

等到上级通知才能改

扫码登记只需要一秒钟,为啥非得让人耗几分钟排着队手写?

“不清楚,没有听说过这个事儿!”北京像素小区引导访客排队填写纸质表格的工作人员说。中国电信建国路营业厅工作人员同样表示不了解健康宝上线的新功能,甚至错误地解释道:“健康宝只是看是否健康,纸质表格是为了记录谁到过门店,两个不一样。”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对健康宝新功能毫不知情的店面不在少数。“纸质的信息登记是之前商场要求的,现在商场不改要求,我们也没法改。”东南三环某餐厅负责人道出未推行扫码登记的原因。长楹天街绿茶餐厅一位店员也说,顾客信息的登记方式是公司统一要求的,要有文件下来才能改。

其实,本市一部分单位之所以已经改用扫码登记,也是因为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有了新要求。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入口处张贴了多个登记簿二维码,并附有“本人信息扫码登记”使用方法。据大厦保安人员透露,中关村附近的多个写字楼都在过去一周接到物业通知,要求替换原先的纸质登记,“现在只用扫码,比以前快多了。”

“之前也遇到过客人担心隐私泄露不愿意登记的,但是没办法啊,现在要求不登记不让进。”链家金隅丽景园店的店员说,之前没听说过健康宝登记簿,但以后就要考虑换成扫码登记了,“这多省事儿啊!”

纸质登记存交叉感染风险

纸质登记的风险其实不只是隐私泄露。

在南五环一家政府部门的传达室里,工作人员要求前来办业务的访客登记信息,桌子上的几支笔不断被人拿起使用,但填写之后工作人员也并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记者探访本市多家商超、餐馆、房屋中介、便利店发现,填写纸质表格时往往都使用公用的纸笔,且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疫情之下,也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单位,高峰期大量人员手动填写登记,无疑增加了防控压力。

此前,市经信局副局长潘锋也曾表示,各复工复产的单位均应使用扫码功能,逐步代替传统纸质登记,一是避免接触传染风险,二是必要时可以防疫追溯,三是保护个人隐私。也有信息化专家认为,完整信息保存在北京市政务云,且仅用于防疫追溯相关工作,既对个人是种保护,又能更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各行业主管和基层部门应加强推广、替代纸质登记。

需要提醒相关单位的是,如果是人流量特别大的场所,可以指定多个登记员、生成多个二维码,以一米线为间隔,避免聚集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信网否认近期修改学历查询方式 将继续进行技术优化
下一篇:外媒如何看待“新基建”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新基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