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疫情期间清明祭扫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2020-03-31 13:07:29    人民网

近期,有关清明节祭扫的各种信息受到关注。今年清明节正值疫情期间,情况不同于往年,节日期间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识别风险,有效应对,有序推进清明祭扫,成为目前一道现实考题。

疫情影响下的新增风险

一是返乡祭扫引发的聚集性与输入性疫情风险。一方面,国内跨地区清明祭扫行为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虽然按照防控要求采取了防控措施,但由于大部分地区道路多且复杂,防控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部分地区防范意识有所松懈,归乡祭祖之际可能出现亲朋聚集行为,对聚集性疫情风险应提高警惕;另一方面,目前正是境外疫情输入的高风险期,对于国外归国祭祖人员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也应加大重视力度。

二是新兴祭扫方式存在的服务风险。为减少清明期间开展祭祀活动产生的人员聚集带来的风险,不少地区推出了网上祭祀、代祭扫等多种新型祭扫形式作为替代性方案,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手机APP上。比如,北京开通2020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平台、按日分时段预约祭扫、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等;江苏镇江市倡导家庭悼念、云祭扫、委托代祭扫、预约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云端表达思念。不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网上祭扫也存在用户信息安全风险,比如,若不慎登录非官方清明祭扫平台,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便可能受到威胁。此外,如果大范围采取预约祭扫、代祭扫形式,服务实施的效率与质量也将面临考验。

传统祭扫方式存在的风险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祭扫除了聚集与输入疫情风险及新兴网络祭扫潜在的风险外,也有一些传统存在的隐患需引起注意:

一是交通安全风险。目前国内整体疫情已基本稳定,除去假日期间主要的祭扫活动,各地景区也在有序开放,不少民众或将准备春游,出行安全风险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清明节期间多逢风雨,阴雨天气道路湿滑,特别是有的墓区多为简易土路,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是自驾车中短途出行的安全风险。清明期间自驾车外出踏青、返乡祭奠先人人数较集中,因赶路、拼车、亲朋聚会等引发的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将有所增加。

二是火灾风险。清明节期间正值森林防灭火工作关键期,山林地区扫墓更加容易引起火灾,我国每年因为在清明节期间扫墓而引发火灾的案例不在少数,需要引起警惕。

线上线下齐发力,有序推进疫情下的清明祭扫

加强线上舆论监督与引导,营造一种文明安全祭祀的舆论氛围,从源头进行风险管控。各地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疫情期间文明安全祭祀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民认可并接受特殊时期采取的特别祭祀方式,为推行新型文明祭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及时发现舆论风险点,对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回应。同时,加强网络祭扫服务模式监管,规范线上祭祀活动,确保“网上祭扫”的好思路发挥出正面积极的效应。

统筹管理各相关工作,确保线下祭祀活动安全稳定推进。清明祭扫是传统风俗,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予以充分尊重。疫情相对平稳的地区可尝试落实有序祭扫,避免“一刀切”禁止祭扫行为。针对这些线下祭扫地区,首先要加强疫情防控,确保相关措施严格有序落实,避免聚集交叉传染风险。其次,对于出行人员可能遇到的交通安全风险和火灾风险,做好防范。交通部门应多渠道、多形式发布出行人员安全防护信息,比如,联合气象局发布天气信息,提示出行人员关注天气情况,提前规划出行时间和线路;加强道路监管,提示出行人员雨天、夜间驾车要减速慢行,切莫出现超速、逆行等违法行驶行为等。另外,各地交警应与当地专职护林员互相配合,引导进入林区祭扫的车辆有序行驶和停放,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朱美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长租公寓如何突围
下一篇:多地发生森林火灾 应急部调派航空救援扑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