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一朵松花 一条绿色产业链

李宏伟    2020-08-11 16:04:1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浙江千岛湖姥山岛马尾松林。资料图片

  “平时种植玉米、板栗,春天采松花卖钱,就不用去城里打工了,也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家住云南大理祥云县的李大姐是村上的组长,招呼同村的人上山采松花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李大姐所说的松花粉,就是我国常见的乡土树种——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上世纪80年代,中外科学家对松花粉的保健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令人惊喜,但在产业化面前却横亘着一系列技术难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突破了干燥、除砂、除杂、破壁等诸多技术难题,将新鲜的花粉变为小小的片剂,宝贵的生态资源走出了大山送往千家万户,实现了松花粉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技术的研发创新是松花粉价值转化的关键因素。在烟台开发区现代化的产业园内,全自动生产线、自动装箱机、码垛机器人等,在偌大的车间里“埋头苦干”,零星的工人在关键位置巡查或复核。“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科研攻关和新产品开发费用。在产品功能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这样说。

  智能化制造设备在运行时可全程自动调节温度、速度等参数。产业园里的工人介绍说:“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ID,从配料到包装,全程可追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将生态美转化为发展美
下一篇: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