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38亿亩“带薪休假”,草原生态实现历史性转变

王浩 常钦    2020-08-05 17:25:49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七月的玛曲草原美得醉人。天苍苍,野茫茫,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绿茸茸的草原一望无际,黄河首曲展开曼妙身姿,盛开的金莲花娇艳欲滴。

“草场又绿了!小时候的草原又回来了!”甘肃省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卓玛加布感叹。“拔草的人眼睛会疼”,从小听着这句谚语长大的卓玛加布,深爱着家乡的草原。

可是,曾经的过度放牧,导致很多地方的草场严重退化。10多年前,全国草原面积持续萎缩,年均减少约50万公顷左右。草原不堪重负,牧民们看着眼睛疼,更心疼啊!

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政策的实施范围,又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覆盖了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已累计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300多亿元,一大批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启动,草原改良持续推进。

盛夏时节,是草原最美的时刻。让咱们一起跟随麻辣哥,去感受那里的天高云淡、草木葳蕤,感受草原绿色发展的蓬勃脉动……

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达38亿亩,惠及1200多万户牧民

打开地图,东起内蒙古草甸草原,西至新疆戈壁荒滩,南越青藏高原的巍峨雪山,草原东西绵延4500余公里,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防风固沙、涵养水土,是呵护大地的绿色“皮肤”。

“草场‘带薪休假’,‘癞皮’不见了。”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额尔敦塔拉嘎查牧民额尔登尼说,政府补贴春季休牧,羊群定居,他家的500只羊舍饲圈养。从4月10日至5月10日,全市1800多万亩草场全面休牧,草原“喘口气”,提高了生产力。

在全国268个牧业及半牧业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57%,牧民90%的收入来自草原。草场“带薪休假”,就是对牧民开展草原禁牧、实施草畜平衡等措施,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这样草场休养生息,农牧民的收入也不会受影响。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今年中央财政的1.67亿元补奖资金已经到位。按照政策规定,对退化严重的温性荒漠、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等一般性禁牧,每年每亩的补助标准是6元;对水源涵养地每年每亩的补助标准是50元;实施草畜平衡管理,每年每亩的补助标准是2.5元。

“23头牦牛,挤在100亩草地上,哪能受得了!” 青海省泽库县拉格日村牧民东知才让说,合作社实行规模养殖,草畜平衡、以草定畜。单位草地上的牦牛数量少了,但它们吃得更营养,长得却更壮实了。

近5年,拉格日村百亩草场载畜量减少2.02个羊单位,植被覆盖度从六成提高到了八成。

“一下子减少400多头牛,心疼啊!”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康巴汉子公秋迟坦言,为了让疲惫的草原“喘口气”,公秋迟掏出卖牛的钱修了圈舍,建暖棚政府有补贴。

在甘孜州,禁牧4500万亩,实施草畜平衡面积796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到2019年底达到83.9%。

“光养草不养牛,吃啥喝啥?”把牧鞭交给合作社,青海省泽库县拉格日村牧民赛日加布一开始想不通。几年下来,赛日加布服气了,“这一步走对了!”去年他分红加上务工,收入10多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黑土滩不见踪迹了,草场变大了。

保生态富口袋,畜牧业加快向绿色生态转型升级。

在科尔沁草原,牛羊过上“定居”生活。“住的是棚舍,遮风挡雨,吃的是苜蓿配青贮,营养全面。比起游牧,一头牛多长300斤,算下来就是几千块。”内蒙古科右中旗昂台屯牧民崔建国感慨。

在呼伦贝尔草原,牛羊可以“串门”。“拆围栏,我举双手赞成!”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米吉格道尔吉说,家家设围栏,牛羊盯着一块啃草场哪能受得了。现在整合草场四季轮牧,已完成季节性休牧15万亩,划区轮牧24万亩,草场改良15万亩。

截至目前,全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实施面积已达到38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63%,惠及1200多万户牧民。

还是养殖,但方式变了。畜牧业从粗放发展转向规模集约高效,从简单利用草原转向生态红利共享。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锡林郭勒大草原,再到新疆伊犁草原,牧民减畜转产,草原禁牧休牧,科技人员攻坚治理,一片片“绿海”重现生机:

近8年来,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6.7个百分点,达到55.7%;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增加近1亿吨,连续8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中国草原生态实现了从全面退化到局部改善,再到总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转型发展,草原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合理开发草业资源,依托草原风光,草地农业、草产品加工、清洁能源、观光旅游……一批新兴产业涌现在广袤草原,让这颗“绿宝石”更加熠熠生辉。

“草原好风景,庭院有钱景。”甘肃省碌曲县尕秀村的卓玛草说,村里建起自驾游营地、草原帐篷城,她家开起了藏家乐,“客人络绎不绝,品藏餐、唱藏歌、跳锅庄,游客和牧民互动,一年能挣10多万元。”

得益于精准扶贫,尕秀村硬化巷道、建旅游公厕、铺光纤网,52户牧民吃上“旅游饭”,去年全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户均增收3万多元。

近年来,到草原地区旅游休憩、体验草原优美风光和民俗文化的人数持续攀升,为进一步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提升草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草原生态产品,注入了强劲动力。

草原金绿,河湖丰沛,百鸟蹁跹。内蒙古乌拉盖草原牧民曹磊感叹:“治好了盐碱斑,我家草场起死回生了。”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围栏封育、撒腐殖酸,让他家3万亩退化草场治愈,平均植被覆盖度达40%—60%。

“把沙丘分成若干格子,点播灌木,播撒草籽,一年又一年,草原就复活了。”走在宁夏盐池县猫头梁村的山坡上,脚下踩的是麦草方格,盐池县林草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近10年,全县超过120万亩退化草原得以恢复,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

“种草能卖钱?”刚听说“粮改饲”,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河东镇双泉村三组村民张广成惊得瞪大了眼。而如今则深信不疑。改种紫花苜蓿,一年收三茬,一亩能挣1000元。一条“养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条形成,饲草种植面积过万亩,草农平均增收上千元。

延伸链条,草原产品加工让居民餐桌更丰富。走进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娜仁图雅家,奶香四溢,“鲜奶做出的奶豆腐、奶皮子,一点不愁卖。”去年加工厂投产以来,娜仁图雅已经挣了100多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内蒙古民族奶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点共有1546家,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牧场科技范十足:自动饮水机靠太阳能发电,视频监控实时观察牛群,现代化的棚圈宽敞明亮。阿巴嘎旗阿拉坦图格日格嘎查牧民额尔登特古斯感慨,“以前骑马去巡查,现在坐在家里点鼠标,80多头牛一个人就管得过来。”

水电路网设施不断完善,额尔登特古斯扒掉了土坯房,盖起了小楼,“液晶电视、笔记本、热水器,家用电器啥都有,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两样。”他颇为自豪。

转型发展,草原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中国草种业、草地农业、草产品生产及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草原产业已成为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基础性产业,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榆林,绿色版图在延展
下一篇:垃圾分类更到位 家庭是关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