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简称隽,穿城而过的隽水河是通城的母亲河、生命河,系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近年来,湖北省通城县展开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整治,启动了蓝天碧水保卫战,让“两山”理论在通城熠熠生辉,随着城区河道生态治理PPP项目,柳堤滨河公园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隽水河岸生态持续改善,文旅日益兴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碧波荡漾的河流成为维系通城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提升了通城市民生活质量的优美空间、展现山水通城形象的亮丽名片。
生态治理,舒展山水通城新画卷
仲夏时节的隽水河,一泓绿水渺渺,两岸柳条依依,蓝天白云,虾戏鱼游,一条条龙舟飞快划过,当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真没有想到,才一年时间,隽水河水更清了,柳更绿了,天更蓝了,景更美了!”住在隽水河岸的胡女士感慨道。
隽水河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河道水流不畅、水质下降、水岸杂乱、水景不佳等问题日趋突出。通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从彻底整治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角度出发,创新发展模式,启动通城县城区河道生态治理PPP项目,主要建设河道治理工程、新建拦河建筑物工程、新建生态湿地公园工程、生态旅游公路景观配置工程等4个子项目,建设城市景观型防涝减灾体系、创建生态型河湖水体、打造亲水型水岸空间。
隽水河两岸是市民要求改造最强烈的地方,也是拆迁最难的地方。2019年4月12日,柳堤滨河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组建并启动开展工作。
为保证2020年元旦柳堤滨河公园顺利开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熊亚平亲自担任政委,建立了“日推进、周会商、月小结”工作机制。
一年来,县镇社区干部充当宣传员、谈判员,亲临施工现场,到访拆迁户家百余次,社区书记,为了做通居民的拆迁工作,27天没有回家,直接把家搬到了工作室。
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吴楚知道要拆迁之后,主动带头响应,劝说30多户居民签订拆迁协议。他说,隽河两岸改造好了,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有了,没事就可以约老朋友喝喝茶,聊聊天了。
一病患者,妻子有十几年的糖尿病史,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听说要拆迁后,他二话不说,主动要求拆迁。
“柳堤滨河公园既是县城的核心风景区,又是改善老交通局片区、老工商局片区、外贸棚户区等城区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要抓住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柳堤滨河公园建设将我县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态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县委书记熊亚平给市民描绘了滨河公园蓝图。
县委书记亲自督办,工作人员恪尽职守,老百姓积极配合,使得柳堤滨河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得有条不紊,如今的隽水河岸,廊环柳牵,一步一景,鸟语花香,人在画中,人在水中,一幅山水通城画卷徐徐舒展在通城人民眼前,一河碧水润育着市民。
“以前经过柳堤街,鸡鸭声入耳,臭气味冲天,拆迁绿化后,碧水与蓝天一色,红花与绿柳相间。”散步的周先生一放下饭碗就到河边游玩,成了他心中胜地,也成了他最爱的游玩地。
文旅融合,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夜幕时分的隽水河畔,水榭风来,更是游人如织。高耸的雁塔,横跨的雁归桥引得不少年青男女拍照、直播、发朋友圈。
“闲游隽溪映月,静听秀水回澜!”当地一刘姓诗人即兴吟道,隽水河文化底蕴深厚,沿河两岸的改造以文入景,文旅融合,不仅景观雅致,更展示我地文化,我常和诗友们在此散步。
据了解,柳堤滨河公园将形成“一带、四区、多点”的景观空间格局,即滨水景观绿化带、红色文化展、古代名人展示区,创业文化展示区,医药文化展示区、以及滨河若干景观文化节点。
“柳堤滨河公园的建成,串联通城县锡山公园、秀水公园、雁塔广场、银山广场等县内各个休闲娱乐景点,将隽水沿岸打造成一个集文化、生态、教育、休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现代化生态公园。”县长刘明灯介绍。
夏日的秀水公园水波荡漾、杨柳依依。
入夜,老市民李堂发走在林荫道上感叹,通城人的山水生态“福利”越来越好,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从原来很小的老广场到大气的银山广场,再到现在更漂亮、更秀气的秀水公园,还有雁塔广场、柳堤滨河公园 ……
秀水公园东侧紧邻银山大道,南至秀水花园,全园采用“一廊串五区,一心引多点”布局,以提升城市品位为抓手,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提升通城旅游形象为落脚点,已成为一个集文化、生态、教育、休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现代化生态公园,吸引市民淤赏。
隽水河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县城上万居民前来散步,更是吸引了周边县市的旅游爱好者前来观景,休闲。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带动了沿河两岸服务业快速发展,还吸纳周边居民近千人就业。“晚上散步的人多,一晚上有五六百元的收益呢!” 旭红小区的章老板将车库改成冷饮店,他笑迎宾客。
隽水河两岸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通城县的城市品位,也繁荣了隽水河两岸的经济,不断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着绿护河,让百姓畅享碧水蓝天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城县把保护河流源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绿化同步推进。同时又把全域绿化作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美化河库堤岸的基础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2.6万亩,完成县乡管河流堤岸绿化113公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近年来,通城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构建“猪—沼-—果”“农-工-贸”等循环链条,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构筑“农业新业态”,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
通城县地处长江支流陆水河上游,境内184条小溪纵横交错,分别注入隽水河、秀水河、铁柱港、菖蒲港四河穿城而过,干流全长128.5公里。该县启动了蓝天碧水保卫战,率先建立河湖库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乡村三级河库长制体系,县领导均担任河库长,乡镇村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内河段河长,由认河、巡河向管河、治河转变……河长制落地生花。县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县、镇、村干部齐上阵,群众、学生、四员积极参与,“千人巡河库,万户保家园”的水环境治理活动在全县展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通城县正全力推进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隽秀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让百姓畅享碧水蓝天、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