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
6月15日,在建党99周年前夕,泰州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入驻仪式,以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呵护好长江母亲河,守护好一江清水。
近年来,泰州市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强化科技引领
在全面体检中跑出“加速度”
综合运用人员勘查、监测和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监测、智能机器人探测等先进技术,完成沿江地区排口、工业、农业、航运、码头、岸线、生态、水质等八项生态环境要素的全面体检,创新建立长江“体检表”;排查生态环境问题、风险和隐患,构建全覆盖、全要素的长江“一张图”;设立长江入河排污口二维码“身份证”,面向公众实现“一口一码、扫码查询”;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先技术,积极运用污染源监测设备、铁塔视频等手段,建设“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于2019年10月12日正式上线,目前大数据平台已汇聚整合了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海事等 18个部门1亿多条数据信息资源,在有效整合卫星遥感成果的基础上,与中国铁塔合作,在基站铁塔顶端安装高清网络摄像头,完善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三维实景可视化中心也正式上线,基本实现长江岸线监控全覆盖、排口排查整治的全展现、企业生态监管的全周期、长江水质的全公开、专项整治监督的全过程、应急响应的全联动、生态环境问题投诉的全扎口。
开展专项行动
在对症下药中提高“精准度”
依据长江大体检数据,深入开展沿江水体治理、长江生态修复、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饮用水源地治理、长江清废、沿江化工行业整治、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大专项行动,坚持水陆统筹、标本兼治。截至2019年底,完成37条县乡级河道、273条村级河道生态河湖治理和5条黑臭水体、627处河道“两违”整治;完成1249个排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基本实现“有口皆查、有水必测、有口必溯”目标;完成2219个固废及砂土堆存点位现场核实,并对存在环境隐患的点位全部整改到位;沿江地区化工企业关闭退出10家、限期整改26家、整治提升26家;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从52.2%下降为49.9%,提前一年完成50%以内的压缩目标。2020年,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调整扩容,实施污水治理、沿江船舶污染治理、沿江地区危险废物处置等九大专项行动,着力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推进通江支流水质在线监测站、长江生态修复20个重点项目、37公里污水管网、9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4条黑臭水体整治、3 套码头岸电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在健康优美中探索“新高度”
为实现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组建“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为局直属机构,正科级建制,配备36名工作人员,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高水平的监管队伍,负责长江泰州段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调度。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及时规范处置,保障长江生态环境安全。指挥中心业务用房近5000平方米,内设指挥大厅、快速实验室、应急装备室、夜间值班室等,配备无人机、无人船以及专用运输车辆,实行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借力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在我市设立长江分中心,会同省环保集团等单位合作成立长江大保护泰州研究院,打造集长江治理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并以此为依托,对长江大保护总体状况、长江生态空间健康发展、长江治理修复行动成效、长江水质形势、水质变化预警、企业排放预警等六大方面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索发布“长江健康指数”,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王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