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新规划出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9大工程

陆娅楠    2020-06-12 18:20:4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这些年,咱们真的是特别注重保护生态。麻辣姐有一张成绩单,您不妨读一读。

截至2018年底,全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

全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2%,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700多处,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境退化趋势初步遏制。

我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011年的28%下降到2018年的10.2%

2012年以来,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万公顷转为年均减少19.8万公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现在就有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

2035年,也就是再过15年,中国的“颜值”有多高?一个新鲜出炉的规划,揭开了美丽中国的“面纱”。

6月11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推出的首个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规划》绘就了2035年美丽中国画卷,提出了生态修复“硬指标”,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规划》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为 “三区四带”,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规划》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的着力点,集中到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上,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基本涵盖了全国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京津冀、黄河下游、贺兰山、河西走廊、洞庭湖鄱阳湖及海岸带等重点治理区域。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也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破解。

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多,一些地方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存在差距。例如,在东北森林带,长期高强度的森林资源采伐和农业开垦,导致森林、湿地等原生生态系统退化,湿地面积减少 50%以上。在长江重点生态区,矿产开发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长江上游受威胁鱼类种类占全国受威胁鱼类总数的40%。

“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退化导致的损害风险增加,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

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偏低、稳定性不够、功能性不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亿公顷,水土流失面积2.74亿公顷,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自然岸线缩减的现象依然普遍。

“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在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生态保护修复的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

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总体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里面有一串“硬指标”特别值得关注:

到203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

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640万公顷,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部署9大工程47项任务,着力解决割裂保护、单向修复问题

为实现目标,《规划》部署了9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等7大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2项单项工程,并在专栏中列出了47项具体任务。

“《规划》转变了以生态要素为主设置重点工程、以条线为主来推进工程的治理模式,而要探索建立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长效治理体系。”吴晓表示,《规划》打破以行业条线和单项治理为主设置重点工程的惯例,转而以治理区域为基本单元,区块为主、条块结合谋划重大工程。

“工程建设不追求全域覆盖,不搞面面俱到,将工程建设的着力点集中到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上,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 吴晓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着力解决割裂保护、单向修复等问题,着力破除林草、林农、农草、水陆、上下游等矛盾,推动自然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9大工程既是原有工程的继续,也是原有工程的拓展,更是原有工程基础上的统筹。

比如,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结和推广了近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的经验,也针对三北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统一规划了包括防沙治沙、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等任务。再如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基本涵盖了既有建设任务,又通过统一规划、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来解决现在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交叉重合、分散投入等问题。

干旱半干旱区挖田引水造湖、人工过度修复……以往,类似的“生态修复”却导致生态破坏。这种情况如何杜绝?《规划》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如何体现?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介绍,针对目前各类生态退化和破坏问题,以及它们的损害和破坏程度,分别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各种修复和保护模式,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坚决反对各种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的盆景项目和形象工程” 。

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欠账”多,公益性很强,9大工程钱从哪来?

《规划》要求,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各地统筹多层级、多领域资金,集中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形成资金投入合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政府投入的同时,一定要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周远波介绍,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这种产权安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例如《规划》提出,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 1%—3%的治理面积从事相关产业开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吉唱好“生态转化曲”
下一篇:绿色发展带来水碧天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