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安吉唱好“生态转化曲”

叶 子    2020-06-12 18:16:08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去安吉,一路心情畅快。

时为孟夏,青山叠翠、溪水潺潺。远看竹林苍翠、茶园如画,近处屋舍掩映,莲叶田田,正是江南风光宜人的六月天。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吉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这些年来,安吉围绕转化做文章,奏响了绿色变奏曲。记者走访发现,安吉村村有山水、处处是风景,真是一个“安且吉兮”的美丽乡村。

 

“总书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

漫步余村,绿道上空气清新、清风拂面,百亩花海中小荷初立、蜂飞蝶舞。操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口音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挽起裤腿峡谷漂流,或静赏美景山间品茗,好不惬意。

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看着这景象,颇有些感慨。

他是在余村的矿山下长大的。小时候孩子们在竹林玩耍,只要听到矿上的哨声撒腿就跑,跑回家躲着。因为哨声是开炮的信号,炸山采石会有碎石头飞出,一旦跑慢了被击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山上的毛竹跑不动,被飞石砸得站都站不住,趴下一大片。

“余村三面环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头有3个水泥厂,山里有3个矿,石灰窑24小时不间断地烧,又用残渣下脚料制成炭化砖出售。”俞小平说。

为什么那时的余村走上了开山采矿的道路?主要还是穷。

余村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人均只有0.55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00斤毛竹才卖6块钱,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靠山吃山,为了解决生计问题,1976年,余村第一座矿投入运营,此后不断扩大规模。这是余村发展工业掘到的“第一桶金”,终于有钱换粮食吃了!

毕业后俞小平在村水泥厂当会计,他记得,那时候余村人挺有面儿。“我们村里有澡堂,有车队,村集体收入一年好几百万元,日子非常好过。”

不止在余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一条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安吉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口袋是鼓起来了,空气、水、土壤却都破坏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白茫茫的灰、黑乎乎的烟和脏兮兮的水。1998年,国务院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安吉人意识到:粗放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换个出路。

安吉启动对112家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强制关闭22家严重污染企业,200余处矿山复绿,连县里第一纳税大户的造纸厂都关停了。安吉还严把招商引资关,有的项目,即使投资巨大、税收可观,只要环保没达标,统统不上马。2001年,安吉县人大通过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在那个年代,生态立县这条路,说起来好听,走起来却并不轻松。

水泥厂和矿区关停,几乎断了余村的财路,很多村民一下子失业了,村集体年收入减少到21万元。有人刚换了新拖拉机,正准备大干一番,被浇了个透心凉。

大家心里嘀咕:说是不卖石头卖风景,生态旅游到底怎么搞,能不能搞起来,谁也没有底。

正当人们痛苦犹疑时,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安吉考察,时任村支书鲍新民汇报了余村关停污染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的情况。习近平肯定了余村的做法,他说,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是高明之举。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一定不要再去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听完这席话,安吉人感到拨云见日。

“总书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高瞻远瞩。”俞小平说,大家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会更加明显,一些人可能更喜欢住在农村或郊区。安吉的2小时交通圈能覆盖长三角重要城市,到那时候,安吉更是一块宝地。

“就一个朴素的想法:花十年时间,把安吉搞干净!”

在安吉,守着家门口卖风景的可不止余村一个。

看着自家从一个“脏乱差”的村庄变成城里人都来打卡的网红景点,安吉灵峰街道大竹园村村民马和平心里乐滋滋。“以前穷,种地辛苦,风吹日晒,现在还是种地,菜园变花园,村民变股民,效益不一样了,心情当然不一样了。”

走进大竹园村,龙王溪从南部高山顺流而下,又经沟渠淌到家家户户门口。青山抱村落,绿水绕田园。山为骨,水为脉,浙北新民居的粉墙黛瓦与果蔬田园里的绿意盎然相映成趣。

在村导览图前,村主任俞亚琴忙拉着记者介绍。“以前老话,我们是‘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现在不一样了,统一规划作指引,具体项目为抓手,乡村一天比一天美。”

俞亚琴口中的“统一规划”“具体项目”所言非虚。安吉的生态立县战略是全县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县级层面,安吉很早就划定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全县乡镇(街道)分为ABC三类,A类重点发展工业经济,B类只发展休闲经济,C类两者兼顾。与此相适应,乡镇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全县有6个乡镇,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不纳入考核。

2003年,借着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安吉实施了“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工程,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线和环境美化在农村整体推进。2008年,安吉又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请来浙江大学的师生,花了两个月时间跑遍安吉187个村,拿出了一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设计方案。各村为了评上美丽乡村精品村,谁也不甘落后,纷纷花心思、下功夫把村子打扮美丽。

在大竹园村,村民们流转了1800亩土地打造出一片“蔬香大地”。这里土壤含锌量高,可产出富锌米,而3年蔬菜1年水稻的水旱轮作,又保证了土壤肥力不下降,四时皆有景致。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俞亚琴说,村子想美起来,首先便是向垃圾和污染开战!

“以前,各家把垃圾扫到门外就不管了,风一吹,垃圾满天飞,更别提还有偷倒建筑垃圾的,村子哪能迎人进来!”俞亚琴说。

刚开始,抱怨也不少:“怎么扔个垃圾都要管!”这些年来,从垃圾打包入桶到垃圾分类再到垃圾不落地,村民逐渐形成了按时扔垃圾、分类扔垃圾的习惯,村里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还能就地进行堆肥等资源化利用。

安吉县委副书记赵德清说:“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其实当时就一个朴素的想法:花十年时间,把安吉搞干净!”

十年过去,成果斐然。摘下首个“国家生态县”桂冠后,2012年,安吉获得“联合国人居奖”,2018年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这是国家环保部门对安吉的评价。

“就像别人说的,我们大竹园村是乌鸦变凤凰咯!”俞亚琴笑着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在具体实践中,绿水青山怎么转变为金山银山?

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说,以前鲁家村是典型的“四没有”: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名胜古迹、没有产业,村里九成土地是低丘缓坡。但是换个思路,这也是鲁家村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

2014年初,鲁家村农旅融合发展规划出炉:6个核心农场居于中心村,其余12个农场分布四周,分别以蔬菜、果园、药材、茶叶等产业为主,一列“阿鲁阿家”号乡村小火车将村居和农场串联起来,整个村子构成一个大景区。

村里有劳力、有土地、有风景,却很少有人懂经营。想法挺好,钱从哪来?

朱仁斌知道,财政资金要撬动工商资本,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于是,他随身带鲁家村规划图,见着合适的人就谈招商引资,一度被人笑称为“PPT书记”。朱仁斌发展乡贤回村创业,又引来旅游公司入股,形成“公司+村+农场”的共同致富模式,就业岗位优先向村民开放。就这样,资源作为资本,村民变成股民,田园成了景区。

特色景区有了,游客纷至沓来。来鲁家村,先坐上小火车绕村一周,再去各有特色的农场休闲娱乐,城里人在这里找到了“诗和远方”。外人都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2018年3月,鲁家村首次召开股民代表大会,村集体股份由每股价值375元涨到1.98万元。村民听了,人人喜笑颜开。

安吉的蝶变,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电影《卧虎藏龙》中一段唯美的竹林打斗让安吉的竹海闻名世界,而安吉人将山上的毛竹变成能吃、能喝、能玩、能乐、能穿、能居的绿色产品。2019年,安吉竹产业经济产值达到228.4亿元。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也被玩出新花样。抹茶饼干、白茶月饼成了热门伴手礼,隐于茶山之中的“帐篷客”精品民宿得提前两个月预约。

总投资170亿元的“上影安吉影视产业园·新奇世界文化旅游区”、亚洲最大的安吉欢乐风暴乐园、安吉(龙山)生态影视基地、投资100亿元的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纷纷落户安吉……县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不无骄傲地说:“安吉现在不是招商是选商,要选择符合我们生态发展理念的优质产业。”

在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转化。安吉利用生态优势,闯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曾经的“PPT书记”朱仁斌现在有了新的PPT,专门介绍鲁家村的发展之路,讲生态美化,也讲乡村振兴。他说:“来学习的人一波接一波,都想知道安吉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密码,我们现在要输出安吉模式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生态颜值越来越高”
下一篇:新规划出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9大工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