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恢复野生虎豹种群的挑战与希望

冯利民    2020-05-30 16:49:42    光明日报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的最高峰老爷岭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提供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内的东北虎繁殖家庭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提供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内的东北豹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提供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内的中国林蛙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提供
 

作为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王,虎站在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可以看作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的晴雨表。据估算,要想维系1只成年虎长期生存,每年需要5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的种群基数。可见,要想支持一个野生虎种群的长期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大面积的、食物链完整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然而,在过去100多年间,世界范围内的虎豹野生种群快速消失,其中野生虎种群和栖息地消失了95%。目前,由于栖息地破碎化、猎物种群快速消失、可供恢复野生种群长期生存的大面积森林在全球已不多见,加之野生虎豹分布的南亚、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的很多区域面临着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偷猎和森林采伐时有发生等困难,世界野生虎豹保护可谓举步维艰。

野生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对生态系统质量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保护野生虎豹并非简单地只是保护两个珍稀濒危物种,而是要上升到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野生虎豹种群能否繁衍壮大,取决于大面积连续的高质量森林、完整丰富的食草动物群系、科学的规划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手段等。因此,保护野生虎豹,不仅要有热情,更是对经济、社会、科技等综合国力的考验。

中国是世界野生虎豹的重要分布区,曾经拥有9个现代虎亚种中的5个、9个现代豹亚种中的4个。然而,在过去100年内,曾经遍布中国森林的兽中之王几乎销声匿迹。如今,恢复野生虎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位于我国东北的亚洲温带针阔混交林是东北虎的故乡,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这里是地球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错综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庇护了大量珍稀物种,保护价值极高。虽然历经百余年来高强度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资源枯竭、食物链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风险,但在一些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区域,还保留着罕见的完整动植物群落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马鹿、梅花鹿、原麝、中国林蛙等,这为恢复一个完整的野生虎豹种群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最大的希望。

近年来,为了有效恢复野生虎豹种群,我国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在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保存完整、东北虎豹种群分布最多、活动最频繁和最重要的繁殖区域,划出了1.4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该国家公园地处长白山系,与俄罗斯的虎豹栖息地形成连续完整的森林景观。面积可观的国家公园,在给虎豹繁衍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如何有效管理提出了挑战。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虽然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但不乏人为活动的踪迹,传统落后、人看人守的保护手段很难应对科学管理的要求。所幸,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恢复野生虎豹种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几年,国家林草局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立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对野生动物食物链、栖息生境、生态环境因子、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精准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活动范围、栖息地变化过程和人为干扰等。如今,一只虎出现在国家公园,它的行走轨迹和日常行为可以被实时直播;非法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踏入国家公园界内,其一举一动将被全程跟踪;巡护人员进入该区域后,也可以通过手中设备实时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并上传信息和接收指令。

野生虎豹种群能否恢复,是衡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标志。可以预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设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冯利民,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护“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下一篇: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