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六项具体措施,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是实施环保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在去年下放11项环评审批权限的基础上,再下放三大类项目审批权(农业水利类:所有的养殖项目;医药类:所有医疗防疫物资生产项目;社会事业:城市垃圾集中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危险废物协同处理项目),降低企业环评手续的办理门槛。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评审批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不含公示、公告、专家评审等特殊时段),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环评审批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对涉疫情防控的医疗卫生材料、物资生产、研究实验等临时性建设使用、改扩建或转产的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对疫情防控急需增加的X射线影像医疗设备,在满足辐射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豁免办理环评、辐射安全许可审批手续,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使用的,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
二是简化环保验收程序。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掌握企业动态,认真研究解决企业提出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疫情期间的时间不计入企业验收的试运行时限,经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简化程序,压缩验收时间,确保按时复工复产,坚决杜绝因环保验收不及时或处置不当而影响复工复产的现象发生。疫情期间,排污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到期但尚未换证的,可以自动顺延至疫情结束,不影响复工复产。
三是推行线上“不见面”审批。全面推行“不见面”环保审批,建设单位可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递交环评申请材料。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不再进行技术评估。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采用视频直播、视频录像、现场照片等方式现场踏勘,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审等不见面方式开展技术评估,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
四是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点企业等,凡需开展现场监管执法的,必须报局长审批同意,尽可能不打扰企业正常生产。凡没有重大污染问题的复工复产企业,在执法监管上主动告知整改措施,并积极指导企业整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防止以罚代管、以关代管,严禁一罚了之、一关了之。对出现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并及时整改到位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市政府指定的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列入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实施停产限产等豁免,确保正常生产。
五是提升帮扶解困效能。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全心全意为企业帮扶解困。疫情期间,变线下会议为线上交流,采取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开展;根据不同行业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对复工复产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主动提供环保技术帮扶,实现每月一次企业服务日向每天都是企业服务日转变。
六是加强服务保障支撑。持续做好信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对空气质量预警研判力度,全力支持复产复工企业,如遇重污染天气,提前发布管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告知涉气企业,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提前部署生产计划,在确保完成环保质量预定目标前提下,尽可能使企业不停业、不停产。精准制定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管控措施,梳理信阳市重点涉气企业,按行业类别分级预警管控。对涉及医疗卫生材料、物资生产、农副食品加工、外贸出口、民生保障、军工工业等企业,豁免管控;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提供便利条件,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保障正常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