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按下“快进键”

张 蕴    2020-03-06 13:25:56    科技日报

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驰骋横跨五道梁,“美丽少女”可可西里已经十年没有过枪声了……

保护中发展、实践中探索。3月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正式发布,《公报》为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建园打下坚实的“收官”保障。官方发布的一组组亮眼数据和斐然成效,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多维立体、美丽富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

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打造生态治理发展典范

2005年以来,经过十多年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草地产草量整体提高了30%。但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社会保护参与度不高、牧民增收渠道狭窄,政府各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打破“九龙治水”,对三江源行使有效保护和行政管辖,2016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成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国家公园全新体制的试点省份。没有经验可探索,没有样本可复制,这一被称为“天字号”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誓在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2018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迄今为止,我国共批复建设10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

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出并有效保护修复生态,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介绍,2019年,青海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五大类15项,其中黑土滩综合治理21万亩、湿地保护5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0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2.7万亩草方格设置和2万亩的牧草补播。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3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400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0万亩。同时,落实生态保护补助、林业发展改革、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补助等各类生态保护和发展补助资金4.89亿元,有力推动了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好转。

据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的局面,进入了局部好转与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阶段。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与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二期工程阶段性综合评估也显示:三江源宏观生态格局总体继续好转。

开拓生态富民发展之路

三江源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辖区内居住着近5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他们依水而居、游牧生存。守护绿水青山,更要“金山银山”。如何一边抓保护、一边谋发展,从而开拓出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打造一批可吸纳就业的旅游、有机农牧等绿色产业,让群众共享生态保护红利。近年来,青海省多方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多措并举实施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收入,园区开设了“三江源生态班”,招收三江源地区42名农牧民子弟开展为期三年的中职学历教育;园区内外9040人次掌握了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民间艺术技能、农业技术、机械驾驶、汽车和摩托车维修、烹饪、农家乐、泥塑等一技之长。

特许经营试点,同样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孙立军说,2019年,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化经营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开展了生态体验项目特许经营试点,接待国内外生态体验团队98个,体验访客302人次,经营收入101万元。同时,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特许经营项目前期工作随之启动,《黄河源园区特许经营实施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兔狲、藏狐毛绒玩偶特许商品经营方案》编制审查完成。地处三江源的玛多县擦泽村、杂多县年都村、治多县马赛村、曲麻莱县红旗村及索南达杰保护站“4+1”生态保护示范村站项目建设,试点村站乡村振兴进程统筹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路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
下一篇:“地上悬河”也要岸绿景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