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报告,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模拟“两个世界”后发现,1955—2005年间,北极变暖近一半的原因或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研究结果指出了造成20世纪北极气候变化的一个尚未被认定的来源。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千米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以保护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
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是一类会破坏高层大气中保护性臭氧层的卤素化合物,这种物质曾在20世纪被用作推进剂、制冷剂和溶剂。自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以来,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得到了控制,臭氧层也在缓慢恢复中。不过,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类威力很强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较长,因此能显著加剧人为引起的温室效应。
此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劳伦佐·珀尔凡尼及其同事,利用一个气候模型估算了有多少气候变暖可以归咎于这类物质。
研究团队模拟了“两个世界”:一个按照1955—2005年测得的自然和人为排放量,另一个排除了消耗臭氧层物质以及它们对臭氧层的影响。两者的差异可以揭示出消耗臭氧层物质对气候系统的净影响。根据研究团队估算,消耗臭氧层物质或造成了同期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平均变暖,以及约一半的北极变暖和海冰消融。
研究结果就消耗臭氧层物质造成的气候影响提出了新观点,同时指出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步淘汰该物质将有利于减缓未来的北极变暖和海冰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