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寻找乡愁 一条太行挂壁公路带火传统古村落游

高博    2020-12-17 13:28:58    新华网

一边是巍巍太行山脉,一边是碧绿的水库,雄奇与灵秀结合。虽是初冬时节,但来太行山深处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峡沟村挂壁公路游玩的旅客仍络绎不绝。

挂壁公路是峡沟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沿着公路步行约1公里便来到峡沟村。峡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徐朝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修建峡沟水库,把峡沟村封闭在了深山里没有出路,当地人为解决出行困难,以铁锹、铁锤等原始工具,硬是在峭壁上开辟了一条公路。

这条路依靠人工开凿而成,全长560米,路洞顺山势蜿蜒,内高3米,宽约6米,公路每隔几米就留有透光“天窗”,用于采光、通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闭塞,太行山一带的村民们虽守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却过着清贫的日子。村里的年轻人更因娶不上媳妇,多数人跑到外面打工,有些人迁居外地安家。

近些年,这条挂壁公路被山里村民赋予更深意义。因其奇险风貌,这条公路成为周边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更是带火了传统古村落游。

沙河市柴关乡传统古村落聚集,全乡有9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沙河市加强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交通部门建设了新三川贯通公路,将西部的柴关川、蝉房川、孔庄川打通,把原本分散的王硇村、绿水池村等古村落“串珠成链”,打通了群众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错落有致的石房、历史悠久的古祠……距离挂壁公路约5公里的绿水池村是一个有着近百个明清时期门楼的古村落。记者在绿水池村采访时看到,狭窄的古巷子两侧悬挂着一幅幅反映绿水池古民居和太行山区特有民俗文化的摄影作品,给这个古村落增添了无限韵味,让游客赞不绝口。

“在绿水池能找到乡愁,我被这里的古建筑和传统民风所吸引。”摄影师李自岐是这场摄影展的策展人,他告诉记者:“行走在太行深处的这个小村落,处处是风景,抬眼就能看到经历百年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的门楣雕刻。所以就联合12位摄影师在绿水池集结,耗时3个月驻村拍摄,定格这里的生活。”

64岁的绿水池村村民王进英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有3万多元,看着旧房子变成“聚宝盆”,王进英喜上眉梢。

“每逢周末,来村里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村里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开起了农家乐,有的还背起篓子,向游客推销起了山货,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依靠旅游把日子越过越好。”王进英说。

如今,在绿水池村,许久不拉磨的毛驴又重新派上了用场,小米、老粗布、薄皮核桃等太行土特产也插上了翅膀,飞出了太行山。

在沙河市,这些曾经寂寥、养在深闺的太行传统古村落,正在重获“新生”。据统计,2019年,沙河市乡村旅游年接待各类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冰雪季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圆满收官
下一篇:从文物展到文化展:让“唐宋八大家”聚首沈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