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天链卫星创新助力“长八”首飞

付毅飞    2020-12-24 11:26:29    科技日报

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记者从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获悉,此次任务中,我国天链系列中继卫星系统上的2项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长八”首飞。

据介绍,火箭发射后不久,天链一号02星即捕获目标并持续跟踪至星箭分离,为火箭各级分离、抛整流罩等关键动作提供重要信息传输支撑。在星箭分离后,第二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迅速捕获到火箭上搭载的卫星,后续它还将和其他天链“兄弟”共同实现卫星早期运行段的天基测控。

“一颗卫星跟踪火箭,另一颗跟踪火箭上搭载的卫星,这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能让任务衔接更加紧密,但要求准备工作更加翔实。”该中心总体室主任助理羌胜莉介绍,任务前,2个总体团队分别牵头开展各项联试,组织对接试验,筹备相关应急预案,打破了以往常规模式,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上装载的中继终端,采用了高码速率波束,大大提高了测控效能。这是目前国内中继卫星采用的最高速率。本次任务调度、该中心综合计划部工程师郭志亮介绍,高码速率波束的优点是信息传输速度更快,同时也求跟踪精度更高,需要对任务状态监视更仔细,判断处理更迅速。

长征八号首飞成功,使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的2项技术创新得到有效验证。下一步该中心将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强化测控效能,为空间站建设等航天任务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信息传输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隐藏银河系历史的化石碎片惊现
下一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累计资助近1.2万个科研项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