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胡振江: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领军者

李丹    2020-12-01 23:49:56   

2019年,胡振江在东京大学和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学习工作了26年,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在外多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的祖国,这里才是我情之所系的地方。”当得知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选择回归,这就是胡振江教授,一位满载荣誉与梦想归来的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领军者。

 

 

努力打拼的科研人

在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领域,胡振江教授深受赞誉,在2002年时,便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评为日本21世纪先驱科学家,在科研的道路上,胡振江一直兢兢业业,正是这份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让他在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领域成就斐然。

在科研过程中,胡振江教授首次将程序演算技术应用于函数式程序的自动优化,实现了算法级别的函数式程序深度优化,相关成果被GHC、pH等主流Haskell编译器采用;与此同时,他进一步将程序演算技术应用于函数式程序的并行化,回答了程序并行化的充要条件、推导算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全自动的程序并行化技术,相关成果曾被Sun公司选中作为高性能计算语言Fortress的并行标准库;对于将函数式语言技术用于处理数据同步问题,胡振江教授开拓思维,另辟蹊径,开辟了双向变换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发起了双向变换的国际研讨会并一直引领双向变换的研究。

现在,双向变换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专业会议、暑期学校、咨询委员会等,吸引了大量来自程序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库、图变换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胡振江教授正是该领域公认的领袖之一。

回归只为更好的奉献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回来。”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胡振江教授埋在心底多年的心声,回国后的胡教授立即投入到了科研工作当中,对于未来,他的心中早有规划,他将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和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针对高可信软件开发的技术挑战,以程序语言技术和软件工程有机结合为突破口,开展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工作。

高可信软件是软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支撑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胡振江教授将在深化程序语言设计和双向变换技术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将程序语言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定义具有足够表达能力的新型模型语言,建立软件开发全过程的模型双向变换,实现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软件自动维护和演化的机制,从而给出软件可信性确保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形成影响。

在科学研究方面,胡教授将立足研究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主要支撑的软件可信性确保这个挑战性问题。并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三方面的研究:首先,进一步深入研究候选人首创的基于逆向映射的双向变换理论,定义既安全可靠又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数据处理的高级双向语言,研究双向计算的优化策略和高效实现方法。其次,将双向变换理论和方法从程序设计语言级别扩展到软件不同阶段的模型上,解决不同阶段模型的双向变换问题,从而确保需求驱动的软件可信性。最后,实现基于双向模型变换的软件开发环境,通过将双向变换无缝地应用到软件开发的不同层次,实现不同阶段的正向和逆向的映射和软件开发的全阶段的追踪,通过自适应软件开发的应用对开发环境的实用性进行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面,胡教授将指导或合作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进行程序推导、程序优化、程序变换以及软件自动生成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程序语言的理论和双向变换技术的研究,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以确保软件可信性,使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程序语言的设计和实现等软件基础理论方面有一个突破性发展。并将开设与程序语言设计及程序设计方法学相关的基础课程或集中讲座,介绍程序语言的形式化定义方法、实现原理以及特定领域语言的实现技术,加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理论学科方向的力量。

在团队建设方面,他将致力于促进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自动化设计理论方面的战略性研究,建立以程序语言研究为基础,以软件工程研究为应用,以高可信软件的设计自动化研究为目标的创新团队。

在学科建设方面,他将在开设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自动化设计理论,包括结构化函数式程序设计、程序的自动综合和优化、并行程序设计、双向变换语言的设计和实现等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以程序语言研究为核心的高可信软件理论和应用学科。

科研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对于这一点,胡振江教授深有感触,自回国后,胡教授一直争分夺秒,他说,“我是中国人,是中国的科研人员,我有责任让中国的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做的更好。”为了这份使命,胡振江教授一直在科研的路上不停的奔跑,也许,对科研人员而言,“看到成果的那一刹那,一切便都值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小忠:大自然的聆听者
下一篇:冯国禄:为现代农业服务的科技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