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加码 共建“车轮上的智能生活”

2020-11-23 10:24:02    中国网

试想一下,一台时速为6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在路上行驶,突然遇到了“鬼探头”现象(即车辆在正常行驶时,道路两侧突然出现行人或者车辆),这对于驾驶汽车的人来说,能否安全处置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但如果是在车联网的应用场景下,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互通成为可能,行驶中的汽车能够提前感知道路两侧的车或人等物体,这样因“鬼探头”引起的交通事故就会大大减少。

对此,车企海马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今年8月,海马7X上市,这一搭载了京东智联云智能车联服务的智能汽车,一上市就引发了巨大关注。通过与京东智联云在智能车联网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海马7X不仅实现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更串联起“人-车-家-生活圈”服务生态,为人们构建“车轮上的智能生活。”

智能汽车时代,人们对于汽车的选择已不止于性能与价格,而是逐渐向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与空间面积、硬件配置、安全性能等车辆属性一样,智能语音、车载支付等智能化服务正逐渐成为大众购车时关注的重点词。

为全方位提升海马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品牌竞争力,京东智联云正在助力海马搭建智能网联平台,完善AI语音助手、智能地图、智能控制等基础汽车功能。通过提供整套的小程序工具,京东智能车联将携手科大讯飞,为海马7X接入领先的语音控制模块,让车内的导航、播放音乐、调整空调等基本操作,都可以用语音交互来解决;打通腾讯、高德地图,串联应用车辆运行数据,实现“服务找人”的智能体验;同时统一小程序订单体系,打造车载支付收银台,实现便捷支付,让便利触手可及。

下班回家,在车中远程打开家中的空调,进门就能享受舒适宜人的温度;通过语音入口,一边驾车,一边在京东购物;车辆收到保养提醒,到京东旗下的京车会体验一站式维保服务……人、车、家庭、生活形成多重互动,让“车轮上的智能生活”成为现实。

为构建“人-车-家-生活圈”服务生态,京东智联云打造云-端一站式车联服务解决方案,集合海量京东服务生态,包含语音购物、家居、维保等核心生态,京东到家、京东超市、京东生鲜等扩展生态,以及航班、美食等互通生态,打通服务供应链,智能养车、购物消费、出行生活等服务模式,极大丰富了“卖车、用车、养车”场景下的服务能力与上下游供应链资源,让车辆驾驶更“安全”,让车家互联更“便利”。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的持续进行,数据为全行业价值链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汽车行业收入单一、运营能力缺乏、互联网产品开发能力弱等弊端,在以数据为维度的改造下,迎来颠覆性的突破与变革。

基于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以IoT设备和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京东智联云结合京东4亿+活跃用户、1600万+PLUS会员、8000万车主的数据分析,助力海马实现精准营销;通过构建数据闭环体系,接入电商、出行、运营体系,为海马打造全生命周期运营策略,实现服务变现、资源变现、能力变现,助力用户增值;创新推出“互联网直卖”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在线完成“一键订车、一键付款、一键贷款、一键解忧”等操作,购车更透明、更实惠,受到用户的实力认可,同时也开创了行业先河。

目前京东智联云全面加码智能车联网领域,打造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已陆续在西安、武汉、海南自贸区、北京亦庄等地率先开展布局,帮助当地构建车联网先导区,共同推动智慧公路改造,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综合应用。在海南,京东智联云通过探索“车路协同”技术和无人运输供应链布局,助力海南打造国家级智能交通先导区,推动智慧公路改造,推进海口三亚等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现京东无人物流场景在开放道路的示范性验证和规模性验证,树立全国标杆案例。

新一代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突破,汽车行业的价值中心正在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产品和渠道延伸至移动出行和服务体验。作为京东集团的技术基石,京东智联云将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场景积累,不断为车企、汽车市场合作伙伴赋能,提供从端到云的车联网产品和服务,助力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让智能汽车变得更简单、更有温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十大新兴技术或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光”从“浙”里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