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中国化妆品全球消费第二 产业发展却遭遇科技掣肘

陈 磊    2020-11-02 11:46:14    科技日报

利润率高的高端化妆品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企业科研水平低,产品技术落后,科学配方研制开发仍处于模仿阶段,创新实力弱,研发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种少且质量不稳定。

“我国化妆品进口原料达到80%以上,国产化妆品原料在品种和质量上均居劣势。”在10月9日—10日举行的主题为“化学生物医药工程与皮肤健康”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一名护肤品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讲述了护肤产业的一个潜规则:由于国人对于中国化妆品原料的信任度很低,有些企业甚至把中国的化妆品原料出口至国外,把原料贴上“进口”的洋标签,以获得竞争优势。

原料问题只是我国化妆品产业尴尬现状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球化妆品消费第二大国,中国在贡献钞票之余,在产业技术实力方面却显得力有不足,面临技术掣肘的困境。

“中国化妆品消费金额已突破万亿,但是品牌占有仍以外资企业为主。欧美日韩等国通过不断整合多学科资源和优势,已在皮肤健康产业相关基础研究及其应用、交叉研究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院士坦承,我国化妆品行业起步晚,产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急需推动国内皮肤健康领域形成科研与产业同步跨越、学科融合创新、人才集聚的发展格局。

我国是化妆品消费大国而非强国

皮肤健康产业,被称为“韧性最强”的新经济力量之一。“中国化妆品消费占世界消费量的12%,高于平均水平4%。”清华大学金涌院士介绍。

“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已达5148亿美元,中国化妆品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但该行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钱旭红说。

“我国是全球化妆品消费大国而非强国。”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黄军海教授分析,全球市场份额中,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约占52.4%,市场规模前20的企业,外资企业占据了约80%,本土企业只占约20%。

“我国皮肤健康产业由于研究历史短、基础研究薄弱、科研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功效评价体系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滞后、工程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导致产品市场鱼龙混杂,高端产品基本都被国际知名企业垄断。”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邢新会说。

黄军海分析现状说:“利润率高的高端化妆品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企业科研水平低,产品技术落后,科学配方研制开发仍处于模仿阶段,创新实力弱,研发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种少且质量不稳定。”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是软肋

皮肤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不断揭示皮肤衰老、病变和再生与修复等机理,这些新发现为化妆品抗衰老、美白等功能的研发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科学依据,成为现代化妆品研发的重要理论基础。

“应尽快启动化妆品的基础研究,如皮肤衰老机理和人体老化模型研究、中草药成分鉴别、有效组分的吸收传输机理等。”金涌呼吁。

钱旭红也认为,应加强总体布局,用先进技术改造生产和研发,快速迭代,提升品质,加强分子机制、分子构效关系等皮肤健康相关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同时,皮肤健康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医学、艺术学、社会学几大学科,一些前沿技术在皮肤健康产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如飞秒激光内雕外刻三维微纳流控芯片技术、微纳流控技术等。”

“生物工程具有绿色、高效、经济等优点,有巨大潜力。”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认为,我国生物工程尚未与皮肤健康产业深度结合,针对皮肤健康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他指出,将生物工程技术与过程系统工程结合,可以提高生产总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化妆品质量和稳定性,实现化妆品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皮肤健康产业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接,可以实现功能活性分子的快速高效筛选;基于仿生模拟的功效分析、智能调控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多参数的在线智能监测过程、基因芯片技术、3D皮肤细胞模型技术等生物工程前沿技术将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功效成分作用靶点研究、功效成分筛选以及量身定制化妆品的开发和制备中。

“生物工程将推动皮肤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研究、工程创新,实现产业变革,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郑裕国建议,建立生物工程新技术在化妆品产业中应用的认证和评价标准,形成生物皮肤大健康产业。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认为,生物合成化妆品原料具有天然属性、安全性好、功效独特等优点,是未来发展方向。他建议,未来具有天然属性、安全性强、功效多样的生物化妆品原料将大量进入市场,应加快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标准等准入门槛,保证行业转型升级。他指出,合成生物技术可以在微生物中重构生物化妆品原料的代谢途径,从而能够实现其工业规模的高效合成,“目前市场上重要的生物化妆品原料,均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或组合制造,应加快科研布局和平台建设才能抢占国际制高点”。

产学研结合和跨学科合作迫在眉睫

在本次香山会议上,企业代表也纷纷表达了对技术研发的强烈渴求。

“我国化妆品基础研究薄弱,企业更显力量不足,现在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缺乏在化妆品(皮肤)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师资投入以及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化妆品不再是小行业,需科技界更加关心,组织引领产学研合作,进而拉动企业内部的研发。”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蒋丽刚说。

“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企业对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形成了前沿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产品营销,最后反哺基础研究的良好闭环。而国内企业全球化程度低,植物提取物等多以初级加工出口,较难打造完整产业链。”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负责人贾庆文认为,我国应加强化学生物医药各类技术在化妆品中的跨学科融合应用。

蒋丽刚希望,能在大学、医学院、研究机构(研究所)建立数个化妆品相关重点实验室,为行业解决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估的关键问题,同时由院士专家等引领产学研合作。

金涌也建议,建议成立一个跨学科的专家委员会,坚持开展系列学术会议,研讨该领域学科前沿、学科动向、国内发展趋势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同时,推广新理念、新认识、新技术、新动向,依据产业需求组织专门的专家小组深入企业进行答疑解惑。

“我们现在尚处于国际化妆品产业链的低端,皮肤健康行业的高科技特点尚未得到体现,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准,重视化学生物医药工程与皮肤健康交叉融合的学科及专业人才培养,增强校企合作,大家抱团取暖。”钱旭红说。

除了加强融合,在我国高端品牌及原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与会专家提出,走民族性、差异性的道路是新的选择,例如充分利用中国独特而又丰富的绿色植物资源;将中国的文化、艺术、色彩和生活美学融入到皮肤健康产品工业设计中;重视中医药对化妆品的渗透,持续推进化妆行业与中草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科技加持,打“中国特色牌”,或将是我国化妆品产业发展的一条突围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20”在京开幕
下一篇:男性生殖能力“打折” 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是主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