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和更多孩子一起做科普实验”

龚 鸣    2020-10-30 11:26:08    人民日报

“阿拉丁神灯”“火星四射”“飞火箭”……这些新奇有趣的玩意儿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精心设计的科普实验。拍摄这些实验的短视频中,彩色的泡沫蹿至屋顶,白色的雾气弥漫大半间教室,透明的液体吹一吹就变成了红色、橙色……神奇的化学反应令人赞叹。这些短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单条点击量超过1500万,戴伟也收获了400多万粉丝。

年逾花甲的戴伟来自英国,1996年起受聘于北京化工大学。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后,他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中国的中小学和乡村。戴伟和他的团队还开发了微型化学实验包,让更多中小学生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戴伟在2001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中国的科研成绩很亮眼,对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深有体会。“刚来中国时,实验室小,设备也不足,博士生只有20多人。如今,实验室越来越多,设备先进高端,博士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北京化工大学还和外国很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硬件提升了,软件也过硬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我也希望更多外国年轻人到中国攻读博士,与中国科研一起成长。”戴伟常常在一些场合鼓励各国年轻人,“不要错过和中国合作的机会”。他说,目前国际上很多前沿的优秀论文都来自中国的实验室,中国和外国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双向优势互补的局面。

“牛津大学毕业的教授为什么天天围着小孩子转?”从科研到科普,一些人不理解戴伟的选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两翼。”戴伟认为,科普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国重视科普教育,这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科普需要趣味性,但知识点在哪儿?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这是我最关心的。”戴伟要求科普实验既好玩又好学,用趣味性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如今,戴伟领衔在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定期邀请中小学生前来体验科普实验。在这里,装满实验设备和容器的储物盒、纸箱摆得满满当当,一只黑色超大号行李箱躺在地上“随时待命”。戴伟说:“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去更多地方,和更多孩子一起做科普实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大名师课堂搬上“云端” 科技与人文在这里交汇
下一篇:航天科工无人机灭火系统成功开展海拔4300米高原试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