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一个超低环境负荷的高端制造技术的探索实验

李丹    2020-10-12 16:20:06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科技则是认识世界、挖掘大自然力量为人类服务的门迳,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更加和谐。北京科技大学李士琦科研团队始终坚持敬畏、顺应自然发展的理念,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探求打造超低环境负荷的高端绿色环保制造技术。

 

 

釜底抽薪——源于自然的高端制造技术

现行的高炉/转炉流程生产一吨钢大约排放两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用电力炼钢则温室气体大约降至三分之一,但无论哪种方式,对大自然的友好程度都有待改善,因此,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一直都在努力探求节能减排的冶金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就是其中的一支极有想象力的科研队伍。

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提出了进行“清洁能源非碳冶金实验”的设想,特点是不从现有的电力电网获取电力,完全用独立的清洁能源供给炼钢。

清洁能源冶金技术是一种创新集成,是将四种成熟的技术,即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蓄能技术、控制技术及电冶金技术,按新的理念整合,构成新的极端低碳制造技术。

大胆设想、科学求证、小心实验,团队所进行的清洁能源冶金实验包括了三个内容:太阳能光伏发电冶金探索实验、风-光耦合发电冶金实验、和拓展实验。当然,在实验过程中,免不了要排除质疑和非议,也需要解决资金、制造、实验条件等等种种困难,但团队还是将其一一克服,努力前行。

经反复的设计、研究和评选,最终确定冶金单元是炉容量为一千克的单相直流有衬电渣炉,用废圆钢做自耗电极,炉底用导电的石墨材料;电气工作方式为24伏、直流负极性。2005年的冬至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海淀)进行了首次的太阳能炼钢炼钢热试。实验承受住了北京的冬至日照时间最短、强度最弱、温度寒冷的洗礼,虽然只得到很少的125克钢液,却标志着清洁能源冶金炼钢的理想成为现实。

 

太阳能炼钢实验装置
 

首次实验成功大大鼓舞了研究团队的士气,坚定了信心,他们乘胜利前进,去进行更深、更广的实验。首先将发电单元升级,在原来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蓄电单元上并联一台风力发电装置,构成风-光耦合发电系统,安装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宝坻),其纬度南于原址约20千米,两地日照基本相当,而宝坻天津学院的风力较强。该系统白天在太阳光照下由光伏单元发电;夜晚在晚风中由风力单元发电,二者构成二十四小时风-光耦合发电。在完成基础实验后,进行模拟“炼钢生产”实验,2014年6—7月间,每天将风-光耦合发电产生的电能存储于蓄电单元,下午18∶00用20毫米粗的废建筑钢筋为自耗电极炼一炉钢,一连七天,熔化获得0.4-0.5千克重的小钢锭七支,有限模拟了“连续的生产过程”或“连续的发电—用电过程”。

一般说来,清洁能源的致命缺点是极其不稳定,模拟“炼钢生产”实验结果却表明匹配适当容量的蓄电单元就能支持连续工作的负荷。

其后,团队进而进行了水溶液电解提取金属的实验,首先进行水溶液电解制铁,其次,进行了水溶液电解制铜实验,电解析出的金属沉积在阴极板上,新生成的铁表面很容易氧化且容易开裂、性状不佳,新生成的铜性状良好。因实验规模所限,未能进行熔盐电解实验。

三个部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清洁能源冶金实验系统具有持续而稳定的工作能力,能够弥补清洁能源极其不稳定的重要技术缺陷。鉴于目前国内无论光伏电站还是风力电站都有强大的发电能力,能够保证一定规模的清洁能源冶金工厂的能源需求,也可以通过直流/交流逆变供应普通的工频用户。

北京科技大学的科研及团队认为,未来完全依靠清洁能源的炼钢企业理想的流程可以是:社会废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薄带连铸—冷弯型钢—社会市场。一座足够容量的清洁能源局网有可能支持一家地方小钢厂,有助于消纳社会废钢、满足当地基本需求的钢材,构成区域内“钢”的循环经济,重要的是,几乎没有排放和污染。

无心插柳——电解水制氢   

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的清洁能源冶金实验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用风光发电所产生的电力电解水制氢,最初的想法是得到的氢气作为一种“储能”物质。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将清洁能源发电和合适容量的蓄电装置相结合,不仅能够稳定的用于连续高温冶炼,也可以水溶液电解制取金属,同样也可以电解水制取氢气,每立方米氢气大约用 5度(千瓦小时)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的风力、光伏电力电解水制氢,是发展氢经济的领域的又一途径。

 

清洁能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燃烧得到高温氢氧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氢成为科学家眼中极具应用价值的重要的资源,它是已知最清洁的能源,氢气燃烧产物仅是水蒸汽,氢燃料汽车不产生有害尾气,是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2 摄氏度所需的能源转换的中心支柱,氢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已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和重视。

与此同时,在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发电;跨部门和地区分销能源;增加能源系统弹性的缓冲;交通脱碳化;工业能源使用脱碳化;建筑的热量和能源脱碳化;工业清洁原料七个应用领域中,氢能都能提供经济上可行的和有益于社会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氢经济必然成为环保理念下的经济发展主角,而北京科技大学团队也定会与时俱进,继续在用废弃能源制氢领域深耕探索。

未来,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仍将继续秉持环保理念,用超低环境负荷的技术,服务社会,回馈自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希武:科技创新路的上的农业“卫士”
下一篇:坚持创新 开创竹原纤维新兴产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