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奔向火星关键一步!天问一号深空机动“四大看点”详解

赵竹青    2020-10-10 11:10:27    人民网

探测器深空机动轨道示意图探测器调姿示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图片:李贵良)

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至此,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变为能够准确被火星捕获的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

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轨道机动,对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来说,此次变轨意义重大。未来,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期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看点一:什么是深空机动?与轨道修正区别在哪?

在航天术语中,为了减小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

深空机动是指在地火转移段实施的一次变轨机动。因其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故被称作深空机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星环绕器团队介绍,通过深空机动,可以改变探测器原有的飞行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够沿着变轨后的轨道顺利飞行至火星。

此前,“天问一号”已完成两次轨道中途修正。专家表示,与速度增量较小、发动机工作较短的常规中途修正不同,深空机动过程中,探测器由发射入轨的逃逸转移轨道变轨为精确到达火星的轨道,速度增量大,发动机工作时间长,因而对探测器控制和推进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探测器深空机动轨道示意图探测器调姿示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图片:李贵良)

看点二:为什么要进行“深空机动”

记者了解到,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是在综合考虑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后,为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飞行策略。

具体来说,执行深空机动是轨道联合优化的结果,能够提升运载的发射能力、增加探测器的发射质量,使探测器可以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更好地完成探测任务。

综合来看,深空机动“好处多多”。据介绍,通过使用深空机动进行轨道设计和轨道控制,不但成功增加了探测器的推进剂携带量,还能够将一个大的捕获速度增量分解为两次相对较小的速度增量,有利于减小发动机单次工作时间,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同时,深空机动的实施有利于3000N发动机的标定,过程中可对3000N大发动机进行推力和比冲标定,而精确的发动机标定参数可以更好地确保火星捕获的精度。

此外,通过深空机动,八院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实现了对探测器到达时间的优化,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捕获点处的光照条件和通信条件,也使捕获时探测器经历的火影时间(探测器进入太阳光被火星遮挡的阴影区)和通信盲区时间更短。

看点三:深空机动如何实现?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介绍,天问一号这次轨道调整是本次火星探测任务到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深空机动需要根据预定到达火星时间、轨道参数与即时测控定轨参数制定深空机动变轨策略,完成对应的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在深空机动后处于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上。

为了精准实现深空机动,需要测控系统、探测器系统两方面的密切配合。据了解,为了完成地面测控的精密定轨和器上精确自主的轨道控制,本次深空机动中,地面对探测器的定轨任务由我国深空测控站和天文台共同完成,准确保证了探测器变轨的精密定轨需求。

同时,还需天问一号自身“素质过硬”。据了解,为了能够精确自主控制轨道,火星环绕器装备了高精度陀螺、加速度计以及具备故障识别与自主处理能力的器上计算机,充分保证了轨控的精度和可靠性。

探测器调姿示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图片:李贵良)

看点四:3亿公里外的精确“瞄准”

本次深空机动中,环绕器瞄准的制动捕获时火星的位置距离环绕器约3亿公里远,误差控制约2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约1200公里距离中瞄准一个直径约0.8米的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从此次深空机动控制的结果来看,实际精度要优于设计指标。这是火星探测任务团队紧密配合、不懈努力的结果。

后续,工作人员将根据探测器实际飞行状态,迭代优化中途修正策略,利用中途修正持续对到达火星的轨道再进行精确修正,保证探测器能够按计划准确进入火星捕获走廊,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后续科学探测等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50万个5G基站:我国5G网络加速成型
下一篇:“秋乏”是怎么来的 如何解秋乏?专家支妙招解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