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爱才惜才善用人才——航天科技队伍的育才之道

赵小津    2020-09-27 10:46:24    光明日报

【强国密码】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强调,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作为北斗导航卫星的摇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坚持在高密度的工程实践中锤炼人才,用科学的培养体系塑造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我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北斗人才的快速成长只是航天五院航天科技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神舟天宫遨游太空、嫦娥天问奔向深空、通信遥感惠泽神州……太空中这些响当当的“中国名片”,都得益于航天五院独特的航天科技人才培养之道。

“珠峰计划”培养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航天五院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成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工作顶层战略和具体措施,推进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珠峰计划”,不断加强培养平台建设、丰富培养方式、规划人才路径、优化成才环境,全院上下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统筹关键资源以满足航天五院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对核心人才的需求。

根据航天科技人才成长特点,将科技人才划分为“尖、高、中、青”四个层次。其中,“尖”是牵引国家航天科技领域发展方向的最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是指提升国家航天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杰出科技人才;“中”是指引领本专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青”是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协调同步,将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活动与航天科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动态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面向尖端人才,将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结合,聚焦事业发展方向和人才成长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制定“一人一策”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面向高端人才,将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结合,实施人岗双提升策略;面向中坚骨干人才,对于执着专业研究的,引导其向高层次专家方向培养,对于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引导其向型号领导岗位方向培养;面向青年人才,以营造创新环境为重点,青年创新基金每年投入近千万元,支持其在创新探索活动中成长。

大胆使用青年人才

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同步,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促进其快速成长。

航天五院充分发挥航天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展成果,展示发展远景,增强科技人才对航天事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人才自觉把个人理想与航天事业紧密相连。

坚持重大工程与核心人才同步发展,放手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给人才“压责任、压担子、压任务”。同时坚持在重大工程任务、重点型号研制、重要技术攻关中考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赋予人才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使他们经受锻炼,加快成长。

提供团队协作平台,带动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航天五院依托航天工程实践活动,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跨部门、跨单位、跨专业合作研究平台,通过发挥团队集成和辐射效应,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注重将老一辈航天人身上的大量隐性知识文化与岗位经验凝结固化为组织智慧,并实现组织智慧迭代增长。系统梳理凝练了50多年来空间技术主要领域、专业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由23个分册构成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为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和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传、帮、带”,传承科学作风。航天五院发挥院士和专家群体的带动作用,在工程实施中安排有经验的专家指导新人,传授其经验和知识,让人才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并固化航天五院(CAST)系列品牌培训项目,构建了以“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大讲堂、“院士专家上讲台”“型号两总上讲台”“四级研究员上讲台”“学术技术带头人上讲台”等一系列“上讲台活动”,传授知识、分享经验,“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50余期、培训科技人才9000余人。

爱才惜才善用人才

航天五院始终坚持用航天精神引领人和感召人,坚持弘扬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为代表的航天精神谱系,不断挖掘精神内涵,浓缩形成了以《精神的力量》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课程,使航天精神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邀请戚发轫、叶培建等老院士、老专家为青年科技人才讲授职业生涯“第一课”,激励青年人才传承航天精神。

航天五院充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建立员工关爱保障体系,实现科技人才的吸引、留用、激励,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效用。设立了院级功勋奖、创新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各类业务性表彰奖励项目,充分激发了被表彰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起到“表彰一个,影响一片”的带动作用;加强顶层策划,通过激励多手段、多方式的不断尝试、试点推广、迭代优化,形成了全方位的人才激励体系。

把人才关爱落实落小落细,通过做好各类人才“六清档案”(身体状况清、思想状况清、后顾之忧清、性格特点清、工作状态清、家庭情况清),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做好员工体检、集体疗休养等工作,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有效确保了广大科技人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任务中。

航天五院作为国家航天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培养航天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系统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坚持航天事业与科技人才协调发展,以航天事业吸引集聚大量优秀人才,以航天精神涵养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支富有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能攻善战、敢打硬战的科技人才队伍。

(作者:赵小津,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党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内首台竖井掘进机投入使用 实现采矿“打井不下井”
下一篇:臭氧:“地球保护伞”还是“隐形反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