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讲话说到我们心坎里了!”“心里更踏实,对未来更有信心了!”……17日下午,中国科协组织青年科学家代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不同领域的十多位青年学者畅谈心得、分享体会。
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令她感触颇深。
科研时间碎片化,令包括付巧妹在内的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时常感到能专注科研的时间远远不够。项目阶段性评审、课题年终汇报、预算编制申报等占用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往往在周末和晚上才能有大段完整的时间专心科研。
“在好奇心主动驱使下,更容易产生强大的创造力,进而取得研究上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科研上的突破并不是计划出来,爆发只有在潜心钻研过程中才能产生。在废寝忘食做科研的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尽量能专注做研究。”付巧妹说道。
不只是付巧妹,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王静同样被时间碎片化所困扰。“在大学里,青年学者总有很多事情忙不完,比如学科评估、专业认证、项目申报等等。而真正把精力完全放在科学研究上的的时间并不集中,非常碎片化,时间也不可控。”王静坦言。
有时候跟学生讨论问题,或者偶尔做某一个研究的时候,王静发现某个问题需要解决,正在思考如何解决的时候,可能过一会就被其他的事情给中断了,再过很长时间,又会想到同样的问题。反反复复,降低了科研工作效率。
如何为青年科学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是与会者十分关切的问题。在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平看来,近年来从中央到部委、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对于改善整体科研环境,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中,一线科研工作者,还是遇到了一些不便利,比如非科研时间占了工作的相当一部分。
“大家在讨论时认为,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应该是能最大限度保证一线科技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的专注科研。但是现有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很多方面,需要不断的推进。相信总书记讲话中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部署,必将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李建平表示。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认为,创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可以先从改善自己所在单位小环境做起,每个小环境都变好了,整体的科研生态环境自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