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杨士中院士:发挥制度优势 打造空天信息网

2020-09-15 16:16:48    人民网

 

杨士中院士接受采访。(人民网吕骞 摄)

人民网重庆9月14日电 (吕骞)“北斗组网、火星探测,这都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表现,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近日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83岁高龄的他思维依旧敏捷。

杨士中院士把一生贡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关注着每一次火箭发射,每一颗卫星升空。他建议,下一步要把各类卫星组成网络,打造空天信息网,未来再加上空间太阳能电站,形成空天信息功率网。

杨士中院士对学生的寄语。(受访者供图)

对年轻一代的学生和科研工作者,他寄语,智慧出自苦思索,天才基于勤学习,“要在学校打好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在专业领域广泛涉猎,未来才能在岗位上游刃有余。”

以下是专访全文

人民网:杨院士,您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近些年中国在航天领域也是喜报频传,今年就有北斗组网、天问一号这样让老百姓振奋的航天发射。您怎么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杨士中:不管是北斗卫星这样在地球空间的布局,还是天问一号这样的深空探索,都是我们综合国力强盛的表现。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

比如北斗卫星,虽然是在美国的GPS之后,但是我们后来居上,做到了双向通信,未来不再受制于人。

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都是我们国家的强项,所以我们国家在航天领域未来的发展,我也跟有关部门提出来,就是要把这些单个的卫星组成网络,实现1+1>2。

下一步,要先把天上的卫星,组成空天信息网,然后再加上空间太阳能电站,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加上功率传输,形成空天信息功率网。

人民网:近些年重庆发力现代制造业的势头很猛,工业互联网创新大会、智博会也都把主场设到了重庆。您是一名老重庆人了,在您看来,重庆发力制造业有哪些优势?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

杨士中:制造的方面有很多。我觉得我们重庆本身并不产能源,煤矿不多也不好,但我们可以发展一些发电装置制造产业。

比如风力发电机,我们把它送到沿海,送到有风力的地方让它去发电,机器是我造的;比如光伏发电设备,重庆特别是到冬天的时候没有太多阳光,光伏发电也发不出什么电,但是我们可以制造这些设备,送到西北阳光充足的地方去;还有燃料电池技术等等。

还有一些智能设备、信息设备的制造。未来的城市一定是智能的,比如智慧交通,利用大数据、传感器网络,实时收集道路数据,让红绿灯变得更智能,让等红灯变得更短,这是一个大趋势,也给智能设备、信息设备的制造提供了发展机遇。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发展能源产业,但我们不一定直接生产能源,我们可以做产能的机器。还有半导体领域。现在重庆有的已经做得很好,但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尤其是芯片领域还需要攻克。这些是我所关注领域的一些个人看法。

人民网:现在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阶段,相关部门也在集思广益。在航天领域,您对未来五年的政策顶层设计有何建议?

杨士中:我的建议就是要搞好空天信息网。具体的骨干卫星网的建设和完善,我都向空间技术研究院提出了我的规划,他们也采纳了。现在我每年都要到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大半个月,做顾问工作。

人民网:您多年以来也在高校从事教育领导工作,在先进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上,您觉得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应该如何补齐?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制造业?

杨士中:在业务上,大家一定要在高校打好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理论基础,就没有拔尖的人才。知识面要广泛,保持学习,才能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八十几岁了还在学习。

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制造业来,我相信要真正把年轻人对专业的兴趣、事业的成就感和在生活上充分的保障都落实,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我的很多学生,还是很专业的,有的时候都是在忘我地工作。

媒体也要多宣传制造业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宣传勤劳、勇敢、智慧这样的正能量。

人民网: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学习、科研上,您有没有一些寄语或者期望分享给现在的年轻学生和科技工作者?

杨士中: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学校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数理化是不可少的,一定要很坚实。专业领域涉猎要广,出来之后才可以适应各方面的需求,不能说我学了这个东西,到了工作单位,不是我学的我不搞,这个不行。

像我们那个年代,服从组织分配,组织让你搞什么就搞什么。对我来说,我在重庆大学毕业的时候,学电机、强电、变压器、输电线,但是出来到了科学院搞计算机,到电子所搞卫星,到航天部搞雷达、搞通信,获得了好多个专利。

只要你的基础雄厚,知识面广,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培养这样子的能力。所以对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我让他们一定要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说我就是学通信的,其他的我都不会搞,根据你的需要,你边学边干。但是你没有基础是不能这么灵活自由的,数学基础如果不行,到了电子信息,数学学不好,在行业是很困难的。

对于年轻人,你们要勤学习,要刻苦钻研。我到过英国德国的大学,走到他们的实验室,走廊上没有人,我开始想是不是我走错了路,推开门一看,原来都是在实验室里奋斗。不奋斗怎么成功。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奋斗的年轻人。勤奋最重要,成功和辛劳是成正比的,功夫不负苦心人。

受访者简介:杨士中,重庆市人,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长期从事飞行器测控及遥感传输领域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明统一扩频测控及图象传输体制,解决了测控系统无电子对抗力的问题。研制成功的卫星传输型CCD电视遥感系统,首次在我国实现传输型卫星遥感。发明精密跟踪系统中频率的截获新方法,解决了精密跟踪系统复杂谱线捕获和抗干扰问题。研制飞行器统一测控综合终端装置,解决了扩频测控的关键技术,首次实现扩频四合一测控。研制成功的卫星数传机及语音通信机,于1984年2月首次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研制的多卜勒频率截获接收机是我国中、低轨卫星地面站关键设备之一。研制成功专用通信系统。具有多波速、多目标跟踪测控、特高扩频增益通信、高速数据的OFDM调制等特点。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几万颗卫星就要上天, 但卫星互联网消费级终端还未成型
下一篇:坚持科技创新共识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